作者:刘永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0-19
选择字号:
大学课程变“水课”,谁之过?

 

■刘永和

最近某微信公众号发了一个帖子:《为什么大学里总有些没啥用的课,能取消吗?》,文中的主要观点是,“老师还在用几年前的课件讲课,上课方式就是看着课件照本宣科”,认为教学内容早跟不上时代潮流了。随后文中又把“重科研、轻教学”这一流行了十几年的观点又说了一遍,且管理上“学校对教师授课过程的监督不够”,教师没有改变教学方法、责任心不足。

看完此帖,我很感慨,这些观点没有任何创新,无论是把矛头指向教师或者教学管理部门,都是鼓励最终把鞭子抽在教师身上,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

试想,如果天天有人去监督孔老夫子怎么执行教学过程,他会怎么想?他还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尊师重道,现在却被人监督,那教师的威信何在?尊严何在?学生还怎么信任与尊重老师?

时至今日,大学里任教的师资学历比过去几十年有了极大改善,是他们的真实水平低到只会开设“水课”吗?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认为,水课不是我们说取消就能取消的。一些课本身是水课,而另一些不是水课却最终也被讲成了水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学生拿学分是有诀窍的,根本就不需要听懂就可以拿学分毕业,即背会老师们划的考试重点和范围就可以了,懂不懂、有没有思考就根本不重要。

以一门大学课程中的题目为例,比如自然地理学或者地质学相关的课程会讲到一个极为基础的概念,即冲积平原,在教这一概念时,老师会向学生强调很多遍:初中时学过的我国三大平原就是“冲积平原”。期末考这样一个完全就是送分给的问题,结果有接近一半的学生答不上来,很多学生是这样胡编答案的:河南平原、山西平原、平岭平原、土石平原。

那是不是因为老师们开设的课程太简单了,所以学生觉得这些课没有价值,没有兴趣学?恰恰相反,越是水课,选课人数反而越多,那些真正有深度、有价值的课几乎没人愿选,因为几乎没有难度的水课,和一些有难度的课程同样的学分,学分好拿,何乐而不选?

一位教“计算机图形学”30年的老教师感叹道,现在软件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会选择难度不大的数据库方向,而不去选学难度略大的互联网方向,或者图形、图像和多媒体方向,与一二十年前相比,上“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人数大不如前了。

再举个例子。近年来大数据处理所用的Python语言很火,笔者也是多年应用Python的行家,所以也应需开设了这门课,少数胆大的学生选修了——因为有学生反馈给我的理由是大多数学生害怕这门课不及格,所以不选。

其实,这样的技术类课程也没有什么深度,但学生认为编程类课程难度很大。教课时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几乎为零,尽管他们都通过了之前的C语言考试。他们完全不知道循环语句中间的break、continue语句怎么用。即使是第一节课就教过他们如何像计算器那样使用Python,比如计算正弦函数和指数函数。

临近期末考试前,甚至有一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发邮件问我怎样来计算一个数的三角函数。这让我很惊讶,第一节课就教过的再基础不过的小知识,几乎在每次课堂都要用到,临到期末还不知道怎么用,相当于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接近于零。

为了让他们容易通过,我采取留作业的形式作为考试。留完作业后隔了两三周,一名学生给我发来短信:你不觉得这作业太难了吗?你有没有考虑我们的实际能力?口气很理直气壮、无可争辩。

对此,我毫不客气地反驳这名学生:第一,作为学生没有必要质疑题目;第二,你要想想,题目太简单了,我怎么给大家评分,人人给90分以上?我更希望学生听了我的话后能有反思。

说这些,也不是说要将鞭子打在学生身上,造成水课的原因,很难说清楚,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有学校管理的问题,也有社会整个社会环境的因素。

学生明目张胆地抄袭作业,老师根本就不敢让他们全挂科,因为要被评教。而学生则把教师们的付出当作了一个在学校的打工者应做的事,以至于现在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敬畏老师,理直气壮地给老师打电话要分数,还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众所周知,本科毕业答辩有点像走过场,写作稍微努力点的论文就可以评个优秀良好,而那些抄来的或者写得很差的论文也最后都给答辩通过了,连“及格”的都没有,至少放水给个“中等”。

对此,老师们各有各的观点。有人说,学生接受不了,跳楼了咋办?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找工作不容易,分数太低,他怎么找工作?是骡子是马,让他们在社会上去溜吧。有人说,毕业率太低会影响学校的生源。

对学生过度地宽容、对学生低要求,就是现在校园中的总体文化,而这种围着学生的想法转,并非真正的“一切为了教育,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最后教育的目标就会演变成是教师服务学生,不再需要教育学生们真理与理想信念,这也就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标。(http://blog.sciencenet.cn/u/sucksis)

《中国科学报》 (2018-10-19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