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崇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0-16
选择字号:
培养学生应从尊重学生开始

 

■王崇臣

近日笔者翻看2009年指导的一位本科生完成的毕业论文,在其致谢部分写道:“本论文是我大学四年学习生涯第一次如此系统、独立地完成一篇如此严谨的研究性论文,在整个过程中,我的导师王崇臣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从论文的选题、相关资料的搜寻、实验过程的运作到论文的撰写,每个过程都渗透着导师的勤苦和对学生的关爱。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导师从不做知识的硬性灌输,只在关键点上做指导性意见,旨在培养我们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勤于独立思考,在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思维,建立完善的研究性体系。”

实际上,从2007年首次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至今,无论是指导本科生做科技活动(含毕业设计)还是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三年学业,笔者都在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学生”。换言之,就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主动做事情。

尊重学生的个性。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出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在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前,应事先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知识储备,并适时调整培养方案。作为本科生科研导师和研究生指导教师,应该通过日常科研活动,与学生进行频繁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师生之间密切联系。

尊重学生的意见。在本科、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作用,从而形成自身的学习(科研)习惯、兴趣和志向。在不出现危险或能控制的情况下,笔者鼓励学生自行制定实验方案,而不是作为教师的木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能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提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尊重学生的意见能有效地将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十足的韧性和毅力克服学习(科研)中遇到的困境。

尊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受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影响。外部动机即外界对其施加的刺激(正面刺激包括但不限于老师、同学和父母亲的承认和称赞),而内部动机是学生意识到的学习的内在价值。我们期望学生能通过内部动机安心学习成长成才,但是实际上,人作为有意识的生物,始终受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影响。如果将过多的意志、想法强加于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仅是别人手里的木偶,为别人的选择所控制,那么他们会产生习惯性的依赖,抑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逆反,从而压抑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显得至关重要。

在培养学生时,应达成的共识是“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这并非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强化了教师的角色作用,即教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要知晓学生在想什么,并尊重学生的想法。一旦我们知道学生脑子里的各种期望、经验和创新想法,就可以通过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期望、分享他们的经验、实现他们的创新想法来贯彻教师想传授的知识,并通过尊重学生来影响学生。尊重是一种力量!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8-10-16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