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0-11
选择字号: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和《自然—医学》

抗体治疗抑制HIV-1病毒载量

《自然》和《自然—医学》近日发表了两项小型Ib临床试验报告了两种单克隆抗体疗法可以维持对HIV-1的抑制,并在患者不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减少病毒载量。

HIV-1感染个体需要终身接受ART,以抑制病毒,治疗中断会重新激活病毒潜伏库。既往研究显示,广谱高效抗HIV-1单克隆抗体在中和HIV-1方面或能替代ART。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Michel Nussenzweig及同事在两项小型Ib临床试验中对两种抗HIV-1抗体(3BNC117和10-1074)的病毒抑制功效和减少病毒载量(血液循环中的病毒数量)的能力进行了评估。

在《自然》发表的试验中,15名患者在ART中断后为时3周的间隔内,接受了3次联合抗体治疗注射。分析剔除了其中4名患者,因为他们在ART中断后的病毒载量过高。抗体治疗能维持病毒抑制效果的中位数时间为21周(范围从5周到大于30周)。

在《自然—医学》发表的试验中,7名尚未接受ART的血液中检测到病毒的患者在一个月内接受1次或3次联合抗体治疗注射。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所下降,且根据最初病毒载量和患者病毒敏感性不同,病毒载量的下降能维持3~16周的时间。

两项试验的参与者对抗体治疗的耐受性较好。不过,抗体耐药病毒或较大的病毒载量似乎会降低治疗有效性。作者认为,两种抗体的联合治疗可以在不接受ART的情况下抑制HIV-1抗体病毒,不过,仍需更大规模的试验才能确认这些结果。

相关论文信息:

DOI: 10.1038/s41591-018-0186-4

DOI: 10.1038/s41586-018-0531-2

《自然》

整治干细胞乱象

在《自然》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日本神户理化学研究所Douglas Sipp及同事指出,随意将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SC)所带来混淆正在为未获批准的干细胞治疗营销推波助澜。作者呼吁科学界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定义设立更严格的标准。

作者警告称,间充质干细胞给大众造成了一种近乎神奇、人人适用的印象,并成为无良公司向公众兜售未获批准治疗方式的首选细胞类型。作者写道:“一定要消除这些误解。”

每年都会有几千篇科研文章涉及间充质干细胞。距离间充质干细胞概念的首次提出已有快二十年了,但质疑其有效性的声音一直不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那些被纳入间充质干细胞的干细胞,最终都会变成各种组织特异性的不同类型的成体细胞。

Sipp及同事号召全世界共同行动,提高公众对目前被列为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理解,例如对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标准化分析。作者还呼吁研究人员、监管机构和期刊编辑采用更精确的标签。作者强调:“科学界必须停止用一种笼统概念对多种细胞类型进行概括的做法。”

相关论文信息:

DOI: 10.1038/d41586-018-06756-9

《自然》

自供电可穿戴技术首秀

《自然》本周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了一种能在弯曲情况下保持稳定运行的可穿戴自供电心脏传感器。

这款自供电柔性电子装置可贴在皮肤上,或预示了新一代能追踪不同生理信号(如心跳)的生物医学设备。不过,在此之前,这些技术需要找到一种不依赖刚性电源或电线接头的供电方式。虽然柔性太阳能电池驱动的设备已经实现了在静态最优场景下的应用,但事实证明,当佩戴在会运动的个体皮肤上时,现有设置需要适应的弯曲程度,会导致其无法持续供电。

日本埼玉理化学研究所的Takao Someya及同事介绍了一种由太阳能驱动的超柔性轻薄设备,能够准确测量生物计量信号。该设备由一个有机太阳能电池和一个电化学晶体管传感器组成,并被嵌入厚度为1微米可弯曲表面。作者通过将纳米级光栅图样打造成太阳能电池,增加光吸收,成功实现了较高的功率转换效率。作者在人体表皮和大鼠心脏表面分别演示了这一装置作为心脏传感器的应用。

作者认为,这一系统可作为各种自供电柔性电子设备的开发模板。

相关论文信息:

DOI: 10.1038/s41586-018-0536

(冯维维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中国科学报》 (2018-10-11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