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8
选择字号:
做了30年教师,上课依然战战兢兢

 

■吴超

近日被问到:“这辈子你压力最大的事是什么?”我想了一下弱弱地说:“上课。”这是我三十多年教师经历得出的答案。

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尽管媒体上多数文章都是赞誉有加,但我感觉这一届是有很多缺陷的。

我们成长于“文革”时期,绝大多数人没有读过多少书,考大学的录取比例极低。上大学,大家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毕竟当时大学的条件非常有限,即使把发的几本讲义全都背了和吃透了,也只有那么一点点知识和信息量。因此,毕业留校当老师真的是勉为其难。

记得1983年开始当《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助教,主讲老师留下一节他也不太愿意讲的“复杂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内容让我来试讲。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的实质是非线性方程组的解算,我自己也没有学过,为了讲好两小时的课,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去自学非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算法并备课写讲稿,加之是第一次上课,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1987年底,我在瑞典律勒欧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被导师请去为一个采矿工程师班做一个关于“计算机解算矿井通风网络和污染模拟”的专题培训,为时一天。尽管是做这个课题研究的,但第一次用蹩脚的英文为外国采矿工程师讲课,压力和紧张程度也不用说,到开课那天都感觉有些牙疼,好在完成了任务。也因为那次培训任务,我编写了人生第一本英文讲义。

1988年春季,系里给我安排了一门《采矿专业英语》课程。采矿的专业词汇太多,特别是很多矿物名词,何况我的英语是上了大学才从26个字母开始学习的。在北欧时,英语只是对付一下工作和生活。所以,每次去上课都胆战心惊。

1989年秋季,当时安全系统工程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我有一次被当时的长沙劳动保护研究所请去做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培训讲座,备课时自学了一些事故分析方法。之后正好系里要求教师为专业开设新选修课,因此斗胆报了一门《矿山安全系统工程》新课,由于当时资料很缺,自己编辑的讲义内容也很少,一门课30多节,刚过了一半时间就基本讲完了。那种课时没完内容已讲完的尴尬,老师们都是懂的。不过,这本教材在1992年获得了出版的机会,也成为我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

1990年秋季,我的导师编写了一本《矿山火灾及防治》讲义,为了使讲义得到利用,他申请开设了该课程,可授课老师是我。由于火灾涉及很多物理、化学、燃烧学等知识,我又没学过,讲义的内容也非常有限,上课时的紧张可想而知。

记得第6次讲新课是1993年担任《矿山环境工程》的教学,矿山环境工程涉及的知识有空气净化、污水处理、噪声防治、复垦等。这些内容都是过去采矿工程专业所没有学习过的,过去连什么是BOD、COD都不知道,接受该课的讲授任务自然需要自学很多东西,而即使学懂了,离上台讲课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1995年,系里新开办一个“城市规划”的时髦专业,其中有一门《城市环境保护》课没有老师,该专业的负责人听说我讲过《矿山环境工程》,就把该课的任务下发给我。为了能够把课讲下来,除了花大量时间备课,剩下的还是战战兢兢。

1996年,“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课程既没有教材也没有老师,当时由于我们有矿井通风的基础,就自编了该教材,我也成为这门课的老师。

到了2003年,学院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自然也有许多新课程需要有老师承担,我作为专业负责人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一些新课的教学任务(包括研究生课)。我的课有安全系统工程、职业安全与健康、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科发展动态等,这些课以前都没有专门学过,其中安全学科发展动态更是很难讲好的课。

2005年,为了做安全科普和响应学校开素质类课程的要求,我编写出版了《大学生安全文化》教材,同时设置为全校素质类课程并向全国推广。这门课虽然是科普课,但内容涉及面特别宽,文史哲理工文管法医等都有一点,要讲好它也极不容易。

2007年,我开始研究安全科学方法学,将它作为一门新课为研究生讲授,并于2011年正式出版了《安全科学方法学》一书。

2012年,又接了一门为新生开出的《新生课》和《安全教育学》。

更多的故事就不细述了。我本科学习的是采矿工程,毕业后30多年来,我为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讲授的不同专业课程有一二十门,但这么多课程并不是一直持续讲下去。上新课很辛苦,不过,不断地上新课也让我的知识面宽了很多,正好适应现在从事的“万金油式”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需要。

1997年以前,上课都是传统的“粉笔板书+口头讲解”的方式,也没有互联网可以下载资料,备新课都是需要买书、查纸质资料、手写记笔记的。那时上课也不像现在,如果不懂和不记得,可以对着PPT念和播放图片视频。为了使学生看不出我的“生涩”,每次上课前不是先用毛笔字在几页甚至十几页大纸上写好提纲、公式、插图作为挂图,就是先把黑板写满,这样一来,一堂课至少还有一刻钟时间可以讲得熟练和流畅,不至于总是看手里的讲稿。

当然,当老师历练了这么多年也成熟了不少,因此也能谈谈教学心得以及实话实说自己的体会。上课对我来说仍然是很大的压力。新学期又要来临了,还得好好备课。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中国科学报》 (2017-09-08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