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夷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8-25
选择字号:
艺术家如何应对创造性破坏

 

■武夷山

颠覆式创新、创造性破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热词。但贬义的“破坏”不会自动变成褒义词。如何在承认某些破坏不可避免的同时抑制破坏性?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英国《交叉科学评论》季刊2017年1-2期合刊发表了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学艺术与媒体科研教育中心尼尔·怀特教授的文章,The potential of destruction in art and science(《艺术和科学的破坏潜能》)。

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在赞比亚的英国概念艺术家John Latham(1921~2006)创作了一系列“表演性的”艺术作品,题目是“Scoob塔”,Scoob是把books(书籍)这个词的发音颠倒之后造出来的词。他在空场地上用很多本书(往往是词典)堆成一座塔,然后付之一炬。这只是科学技术上的“创造性破坏”观念影响到艺术界的一个小例子。

尼尔·怀特认为,首先,如果型范着艺术的是对待科学的实证主义态度,那么,科学驱动的文化形态就服务且认可了面向公众的那些“科学性的”启示、传播和技术。这种态度认为,科学是行善的力量,或是道德中性的力量。但科学并非中性的,我们需要反思相关问题,那么,人们为了构建新的美景、新的应用而采纳其他思维模式所创作的作品,就应该加以支持。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边缘性的艺术机构和组织在推动这方面的探索,例如,在美国匹兹堡的Center for Post Natural History(后自然史博物馆),人们正在用循证的、基于事实的方式,来探讨人类活动对整个生命界的潜在冲击和影响。后自然史指的是,关于被人类活动有意识地或可遗传地,改变了的生命体之起源、栖息地和进化的研究。

其次,在知识经济中,人们对(创新引导的)破坏性的设计进路之兴趣越来越浓,那么,在创意界和产业界相遇时,我们就得回答一个问题,“作为创新的破坏”对于哪个目标具有正面意义?目前,创新是为了识别出服务于知识经济的创意并加以支持,比如服务创新、技术界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等等。但创新并非一种中性的破坏形式,其公开定位就是要增加市场成长的新形态。

尽管国际上出现了一些与商业驱动的创新不一致的新探索,例如,欧盟鼓励大学从事具有社会意义的项目,美国纽约市组织的面向全球艺术与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生物设计挑战赛”等。但我们还得再问几个问题,独立艺术家如何利用这样的机会?政府、科学界、投资界到底打算支持哪些东西?人们可以展望什么样的建设性未来?

要想正视John Latham他们这一代实验者的观念,就得想办法支持“艺术和科学的批判性探究”,它指的是艺术家们对科学之观念、影响、尺度和范围的研究,这些艺术家也许能推动一种时间哲学,提出熵的非技术含义。这样的话,为了追求权力而对知识加以商业利用的驱动力,也许就能偏离其破坏性的路径。

长期以来,艺术和科学的批判性探究一直像无情的探照灯光,照亮了科学和科学实践,还照亮了价值观在眼界、语言与应用方面的局限。今后,应该让这盏探照灯更加明亮!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报》 (2017-08-25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