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28
选择字号:
研究生是否需要联合培养

 

■张海霞

对于联合培养学生,我的观点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课题组的实际情况作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我自己接收过不少联合培养的学生,也送过不少学生出去联合培养,特别是现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CSC计划越来越热闹,这逐渐成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一个普遍纠结。

这里我专门谈谈直博生,因为目前这个群体最大,也是科研的主力,更是每个导师最看重的助理。

以北大直博生为例,本校学生最晚在大三来课题组参加科研工作,外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也是在北大完成,所以他们基本上要在课题组里呆上五年半到六年的时间,算是比较长期且稳定的。

在此期间,所有学生都会不止一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我支持大多数同学去国外交流一段时间,三个月到两年不等,有去直接开展课题合作的,有去陌生的组里学习新东西的,还有一个直接出去读博士了,这是极个别的。

出去进行课题交流的学生,基本上是在研究的项目需要,对方也有经费支持。出去的这段时间有非常明确的任务,双方导师都会紧密联系、盯住进度,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所收获。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很好,对双方的合作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当然也有短期出去的学生因导师盯得不够紧,收获不大。

只要来到我这里联合培养的学生,我对他们与对自己学生一样严格要求,有明确任务和目标,保证他们不荒废时光,所以他们基本上都做得不错而且有较好的收获。即便这些学生离开以后,我们也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对于出去交流时间长的学生,比如超过一年的,基本是让学生自己选导师和方向,我会写推荐信、主动帮他们联系。

原因在于,放他们出去联合培养的前提条件就是,他们在我这里做的科研工作已经足够优秀,需要去学习新东西、开拓新方向。这样的联合培养,也会让导师之间有进一步合作新方向的机会。

联合培养需要导师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学生更多成长机会,使学生不断进步,这样才是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真正目的。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中国科学报》 (2017-07-28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