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26
选择字号:
营养《计划》绘制健康中国蓝图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们面临着许多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和现在都存在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食品安全问题与营养健康问题交织,营养缺乏和营养富余交织。

■本报记者 王方

小学生成了“小胖墩”,城市白领患上“老年病”,过去少见的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慢病成为多发常见病,部分人群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营养过剩与缺乏都成为不健康的表现,甚至成为影响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的阻力。

如何才能形成共享营养健康的良好局面,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营养成为一个大问题

目前,全球有1/3的城市儿童存在发育迟缓现象。超重和肥胖症成人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城市贫困居民,尤其是贫民窟居民在获得营养食物、社会保障以及充足的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设施等方面面临着独特的食物安全和营养挑战。

以上数据与描述出自《2017全球粮食政策报告》。该报告的领衔作者、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贫困、食物不安全和营养不良日益成为全球所有地区共同面临的城市问题。”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300余名代表参加了《2017全球粮食政策报告》调查,66%的人对自己国家在食物与营养安全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不满意。

而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们面临着许多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和现在都存在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食品安全问题与营养健康问题交织,营养缺乏和营养富余交织。”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东阳研究员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国由原来的市场食品紧缺、只能生产什么吃什么,迅速进入到市场供应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吃什么的新格局。当前我国食物营养发展快速转型,但仍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王东阳认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温饱基本解决后,虽然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差距逐渐缩小,但膳食不平衡引发的问题却日渐突出;食品加工滞后于全面小康生活的便捷化、功能化需求;饮食文化宣传中普遍缺乏科学引导;食物营养管理指导及食育工作相对薄弱。

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计划》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科学发展、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在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率、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具体指标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和改善。

30年科研奠定基础

《计划》指出,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

“现在以国务院办公厅60号文的形式向全世界公布《计划》,足见中国政府对国民营养和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对实现未来目标的高度重视。”金小桃说,纵观世界各国,我国的这种做法也是走在前面的。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就意识到,我国“文盲已经基本解决,科盲正在引起重视,而营养盲问题仍然被忽视,必须尽快引起关注”,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食物观念”。

当时,卢良恕与22位科学家一起就筹组“国家食物与营养委员会”和制定《中国食物发展纲要》等问题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获得了领导批示与有力支持。他参与起草的我国食物发展史上的第一部纲要《90 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导我国于20世纪90 年代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生活的食物结构过渡。

中国农科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许世卫向《中国科学报》评价道,“卢院士凭借其长期从事农业科学工作的敏锐洞察力,开拓了我国食物资源和营养问题研究的新领域,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营养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保障食物安全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促进食物生产消费营养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需要以科学为支撑。

《计划》是对我国全民营养健康工作发展最高层的全面设计,全方位布局了国家营养发展的未来。其注重现代科技和新发展理念对营养工作的引领和推动,前瞻性地考虑未来营养健康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

“特别关注营养与健康的科学规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严卫星表示,整个《计划》制定的一系列指标都是在详细、科学、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再广泛征求意见、通过专家论证以后决定的。随着营养健康工作的深入和《计划》的落实,将来还会有一些调整变化,以指导和满足不同阶段国民营养健康方面的实际需求。

“三步走”战略落实

近年来,为了改善国民营养状况,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了消除碘缺乏病策略,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部署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定期开展营养与健康监测等。

这些举措对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计划》的颁布实施将极大提升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国家卫计委日前明确了推动《计划》和行动方案“三步走”的战略定位和具体路径。

第一阶段是现阶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加强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普及应知应会,提高能力水平,初步实现营养健康科学化、标准化。

“要把营养与健康作为人人关切的大事。”王东阳表示,普及应知应会可在小学中学开设“食育”课程,自儿时起养成科学的膳食理念;开展食物与营养知识进村(社区)入户活动,对居民加强营养和健康教育;媒体饮食类节目要有必要的营养健康知识的宣讲,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等。

第二阶段,针对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营养健康多元化需求,在科学营养基础上,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推动发展健康产业和营养产业,提供现代精准科学便捷的营养健康,实现营养健康精准化和现代化。

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左右,健康产业发展将会达到17万亿美元。“对于《计划》的落实,产业发展好是一个关键环节。”金小桃认为,在投资和促进发展健康产业和营养产业方面,现在形势非常好,许多企业在面临结构调整新常态、经济新动能增长的情况下,已经把更大的热情、关注投入到健康产业和营养健康产业。

第三阶段,面向未来的国民营养健康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推进营养健康与科技革命、新生物学革命、人工智能、全息数字人、学习及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国民营养健康智慧化和个性化。

“如全息数字人是围绕着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届时将给我们带来一个营养健康方面全新的感受,实现营养产品的柔性生产、单独订单,个性化、精准化。”金小桃说,不过,未来怎么运作还在研究当中。同时他也表示,不要等到大数据的精准营养实现了才重视营养问题,应从当下开始。

《中国科学报》 (2017-07-26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