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夷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14
选择字号:
科学家与诗人如何对话

 

■武夷山

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1798年写道:“诗歌是所有知识的呼吸和精魂。”可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科学与诗之间的互作用并不是那么明显的。我们见过美国女诗人Diane Ackerman(1948年生)发表的诗集The Planets, A Cosmic Pastoral(《行星:宇宙田园诗》),也见过个别科学家开玩笑地将论文写成押韵的形式,仅此而已。

因此,2012年12月6日在美国举办的一场对话就弥足珍贵了。这是非营利文学机构“诗人之家”与美国自然博物馆共同组织的活动,对话双方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社会生物学家、博物学家E.O.威尔逊(1929年生)和美国桂冠诗人Robert Hass(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这场对话于2014年4月编辑出版,书名为The Poetic Species: A Conversation with Edward O. Wilson and Robert Hass(《诗性物种:E. O·威尔逊与罗伯特·哈斯的谈话》)。威尔逊曾经将人类描述为“诗性物种”,因为我们的认知基础结构非常倚重于譬喻和联想思维。

对话发生时,离威尔逊的著作The Social Conquest of Earth(《对地球的社会征服》,2012年4月出版)问世没有多久。该书好评如潮,恶评也不少。于是,哈斯就问威尔逊,你有什么本事总是陷入麻烦?威尔逊说:“优秀的科学家,就像任何优秀的创新者一样,总是敢于冒险的,他们也最容易陷入麻烦。我一直很乐于陷入麻烦。在科学上,麻烦意味着进步。”

他俩还讨论了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都关心的自由意志问题。哈斯说,他记得在旧金山举办的一次诗歌朗诵会的问答阶段,一位孕妇举手提问: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老诗人Kenneth Rexroth(1905-1982)非常客气地回答说:“我们不可能知道答案,而我们必须像知道答案那样去行动。”哈斯认为,这个回答很妙。

威尔逊一向强调形象思维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他说,人文学科,尤其是创意艺术,就是人类的自然史。当对人类状况和人性的语言描述表现出新颖的风格且遵从基本的人性原理的时候,当这些描述勾连了古老的记忆、创造了新的意象、使人五味杂陈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伟大的文学。重要的文学创新者在故事中所展示的诸般关系,不仅描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具体细节,其实也描述了具有永恒意义的人性。

关于梦,哈斯说道,自从人类会说话起,他们就会相互叙述自己的梦境。他们会发现,每人都会做梦,存在着这么一个意义建构的平行世界。威尔逊说,我们是一起做梦的,因此,人性的文化产物就大大扩展与丰富了。生物学是与人文学科一起进步,与人文学科相关联的。目前生物学正在做的,似乎是要揭示人性矛盾性的根源。比如,我们一直在讨论人类精神的永恒冲突,一方面是利己及有利于自己后代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有利于群体的行为。进化力的这种冲突绝不可能达到平衡。如果过分走向个人主义,社会就会解体;如果过分强调服从群体,人类群体就变得像蚁群一样了。因此,人类处于创造性的冲突之中,在罪恶与美德、反叛与忠诚、爱与恨之间往复摇摆。人文学科就是认识与控制这种冲突的一种方式。

关于环境保护,威尔逊说:“我是个极端主义者。我对莽荒有敬仰心。我去过那里,研究过上千种物种。为了拯救仍有可能拯救下来的物种,我们需要公园,大大的公园,好多公园。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地球表面的一大块留作荒野。我们必须建立更新、更好的伦理学才能拯救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威尔逊在对话最后讲的几句话,实际上总结了这场对话的精髓:“科学和艺术拥有共同的创意源泉,这一点我觉得可以表达为一句格言:理想的科学家,思考方式像诗人,工作方式像簿记员。”

由以上摘译的区区几段,便可以看出厚度只有112页的本书是多么精彩。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报》 (2017-07-14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