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26
选择字号:
邓维:期待绿色化学的明天

邓维 

在邓维看来,未来化学的发展,乃至其他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我的个人经历也是比较‘交叉’,博士学有机,日本学高分子,在美国搞生物化学。科学发展到今天,交叉科学是个必然的需要,尤其做应用型的科学,要想有新的成果和突破,就必须要了解不同的学科,要眼光开阔,善于融合。”邓维说。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化学,人们生活中绕不开的一个词语。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学科,我们每天使用和食用的各种日常用品中都含有很多化学物质,涉及到很多化学物质的合成。

但同时,化学有时也让我们感到担忧。很多化工产品的制成,都需要用到催化,有很多污染物质的产生。甚至在制作很多日用品的时候,也会因此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也是当前很多化工企业不得不搬离城市的原因。

作为一名从本科开始就钻研化学的科学家,上海应用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邓维教授正在探寻另外一条路:绿色化学。多年来,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环保、绿色,最大程度地减低污染。

“其实,从大学开始,我的第一选择不是在高校里搞研究,而是想到企业里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学以致用。我还是比较喜欢做一些实际的应用。”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邓维感慨不已。

追求化学之路

1996年,邓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进入化学系就读。出于对化学的兴趣,他选择了位于安徽的这所学校。当然,科大的化学属于国际领先的行列,科大的刻苦和专业精神也是非常吸引他的地方。

对化学的兴趣,也是受到同为化工专业的父亲的熏陶。本科期间,他一开始选择的是交叉学科物理化学专业,“这个学科是用物理的方式来研究化学,属于基础研究方向。”因为本着学以致用的理念,邓维更喜欢应用性的专业,因此他选择了分析化学,研究生阶段攻读了有机化学。

从本科到博士,伴着热爱的化学,邓维在母校度过了9年时光。

2005年博士毕业后,邓维拿到了国内7家知名企业的工作邀请函,但他最终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去日本继续深造。邓维选择出国,是因为考虑到,生活不只是科研,国外的进修可以更好地拓展眼界和交流。于是,他放弃了良好的工作机会,申请到了日本大阪大学的JSPS做研究。

在日本度过了三四年的光阴,邓维又选择到美国的普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美、日求学期间,他在绿色化学、超分子自组装功能性材料研究、为药物/基因载体设计合成等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也发了不少文章。

“但我还是想要去企业做研发工作,希望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做成产品出来。”邓维表示,2010年,他在美国一家知名企业搞研发。但不久,他却毅然决定回国。

主动求聘的东方学者

为什么回国?在邓维看来,首先是文化因素,自小熏陶的中华文化和美式文化有天然的隔阂,在美国多年,他依然深深地喜好中国的文化和亲情。

其次,是看到了职业的天花板。在美国公司时,了解到一位中国同事工作了8年,也只是资深技术人员而已。“这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人生不能这样平淡,年轻的时候应该去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祖国在发展,有着崭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可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所以毅然决定回国。”

回国伊始,他加入了联合利华的中国公司。由于向往高校学术科研的自由空间,他申请并入选了上海市的东方学者计划,加入上海大学。

这个原本一心想要走进企业的人,兜兜转转,几经波折,最终却还是回到高校,成为一名学者。

那么,为什么又从“211”的上海大学跑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呢?邓维说,“这是我自己主动申请的。”

彼时,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校庆活动,邀请很多上海高校的高端人才进行交流。经过和校领导的一番会晤,邓维觉得自己的理念和学校“很契合”,“因为我还是喜欢做一些成果转化的东西,不喜欢纯基础研究。我本人喜欢的就是绿色催化的工艺,就属于应用技术。”

心动不如行动。他主动要求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作。最终,他如愿以偿,成为这所大学的博导,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决心做科研成果和产业间衔接的桥梁。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没有化工企业的落脚处。但很多化工产品又是必不可缺的。怎么办?只有走绿色化工这条路。化工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邓维介绍,一般来说,让化工企业变得绿色,有两条路径,一是绿色方法,达到原子经济性;二是工艺改进,避免和减少污染的释放。而这正是他一直在努力做的研究。

建设绿色化工的明天

在上海应用科技大学,他组建了多学科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都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研究领域各不相同,有无机、有机、高分子和分析化学,但是团队的一致目标集中在催化和有机合成领域,希望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催化。目前,他们在短短的两年内,就获得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还有多项教育部、上海市科委、教委的资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邓维举例说,此前他们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成果,是利用绿色化学的方式来生产燃料,减少污染,其核心就是使用绿色的催化剂产品,同时优化生产流程来进一步减少排放。目前,利用他们的技术,已经有应用于百吨级生产的化工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以绿色的催化方法为起点来进行一些应用型的转化。”邓维介绍,未来还是希望“基础”和“应用”两条腿走路,“基础研究必须夯实,这是手段,应用则是我们的重点和根本目标,希望实现化工企业的绿色化学的实践应用,还地球一个洁净的未来,也让人们了解化学不只是污染,而是制造和绿色。”

目前,邓维已经发表了SCI论文70余篇,多篇被选为国际杂志封面,论文总计已经被引用超过1000次。在他看来,“发论文,其实还是为未来的应用储备知识。把自己的技术产业化,做应用,才是我最大的乐趣。”

在邓维看来,未来化学的发展,乃至其他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我的个人经历也是比较‘交叉’,博士学有机,日本学高分子,在美国搞生物化学。科学发展到今天,交叉科学是个必然的需要,尤其应用型的科学,要想有新的成果和突破,就必须要了解不同的学科,要眼光开阔,善于融合。”邓维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6-26 第6版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