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奎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26
选择字号:
野外地质工作有苦也有乐


 野外探槽施工

■王奎峰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拓展到研究人的相互作用。地质学,对大众而言或许较为偏门,但其实它是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

笔者当初大学选择地质学专业时有点随性而为,不甚了解,但真正跨入这个学科学习起来,发现地质行业本身并不算枯燥,了解神奇地球的组成、地形地貌的形成,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这些却也是别的专业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搞地质的一年少说也得两三个月在野外,多则一年半载。长期野外的地质工作,时常是太阳上山我们也上山了,太阳下山我们也差不多下山了,山上天气一般多变,遇上暴雨和冰雹那也不稀奇,顶着地质包一路狂奔,原始人也不过如此。晚上闲着时,又得面对无聊和空虚,万千情思化作一根孤烟在黑暗中闪烁。地质这条路,有艰难,有泪水,也有汗水,更多的是对家人的亏欠。

野外是地质工作者的实验室。地质工作者在野外通常是数公里或数十公里一条观测路线穿越山脉,观察不同地质体形成的顺序,查明岩石成因,揭示地壳形成演化历史,查明有用矿产分布与成矿规律等。野外新矿体及地质问题发现的喜悦自不必说,这些经历也是其他专业、行业体验不到的。

说衣。长期的野外工作,衣着褴褛,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渍浸透衣裤,所以,痱子和湿疹就成了陪伴野外地质工作者的常客。过去有过一个顺口溜: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搞勘探的。

说食。包子、咸菜和馒头是我们的最佳“伴侣”。由于地质线路问题,有时一条线路可能比较远,需要翻山越岭,中午不可能再中途折返,我们就在头一天准备好包子、馒头、咸菜等作为午饭,在野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席地而坐。野外勘探喝水是个大问题,带太多影响行程,太少不够喝,一般就喝点清澈的山泉水,没有这条件的只能忍着,直到线路跑完。当然,在野外也常有意外收获,一些野果和野味算是地质工作者的一大福利了。有时能采到蘑菇和黄花之类,回到驻地,用大锅把黄花、木耳、蘑菇、羊肉炖在一起,大家喝着小酒,看着晚霞,别有一番风味。

说住。有时在野外工作,因手机信号不好,晚上与接应的车辆联系不上,或者是路线太长无法折返,就只能借住在附近的村落或者废弃房屋里。赶上钻探工作,一般和钻井队伍住在帐篷里。

2012年昌乐地热钻井施工,当时正值深冬,天气严寒,大雪封山,钻探队伍中有个钻机工人,由于长期住在野外帐篷里,屁股上的冻疮一块一块的,手指都冻得开裂,看了触目惊心。

说行。有一年,在淄博沂源县南流水地区采集化探样品,当时正值春夏交接时节,已近黄昏,看着天气还算明朗,我们决定按照几条线路继续进行最后的一组化探取样,其中一条线路稍微远了些。结果天色已黑,也联系不上另外两位同事。

大山深处,手机没有信号,又没有配备对讲机。我们尽可能地在近处四处呼喊和找寻,大约晚上10点左右仍旧未见到同事归队,只好回到进山的村口继续等待。

庆幸的是,两位队员已经回来了,原来天黑之后找不到原路,他们工作点地处悬崖之上,折路返回太危险,他们沿着山顶的小路下山。这次事件让我们深感野外地质工作危险的未知性,同时也提醒我们,野外工作中安全是第一位的。

野外的生活有苦有甜,有喜有愁,风雨与矿石同在,靓妹与美食无关;远观沧桑,近看凄凉,遮天为被,铺地为床,劈山掘井,占山为王;秀丽山川尽收眼底,世间万物背进行囊;双休是梦中的干粮,假期是过年的畅想;我们走进的地方地老天荒,我们走出的地方充满希望。

不管怎样,既然从事了地质工作我们就应该热爱它,奉献给它、地质人的人生同样精彩,无怨无悔。

(http://blog.sciencenet.cn/u/maplewkf)

《中国科学报》 (2017-05-26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