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永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26
选择字号:
“刷题”也能事半功倍

 

■王永晖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那个时候不知道“刷题”这个词,所以,当我这几年接触到数学教育,听到这个词时,很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却没有得到太清晰的答案,并且不同层次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说法也存在差异。

这里贡献几点想法,试说明“刷题”是怎么做的,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刷题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不仅要把题做会,还要把会做的题练熟,对于培养“数觉”很有意义。因为只有“数觉”提高了,才会有优异的考试成绩。

这种刷题表现为“计时练习”,把积攒下来的经典题目凑成一张卷子做,每天十分钟,几年下来数量就相当可观。需要强调的是,只在高三每天做几张卷子的方式并不可取,不在于突击,而在于长年的坚持,不在于多,而在于真正到位。

当然,这里所说的“多”,还需要正确理解,为了应付考试,不能够有的题会做,有的题不会做,最后的学习结果是要应付所有可能的题型。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年复一年地认真学习,贵在坚持。

刷题的第二种表现形式,针对的是那些不会做的题,看了答案,依然没有很好地掌握。就像高中阶段,每人都会有个“错题本”一样,针对大学生,我则取了另外的名字“忆筛”,这种题,不止刷一遍,要刷好几遍,才能真正搞懂。

但这看似简单的一件事,真正坚持的人很少。以首师大毕业的师范生来说,据说他们已经占据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老师的一半,如果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刷题,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又没有好好练习,当了老师又怎么能指导学生刷题呢?

以高三总复习的卷子为例,老师需要知道,并提醒学生把刷题的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分开来做,如果混着弄,或者厚此而薄彼,效果肯定不好。

刷题的第三种形式,可以称作“小组教练法”,是忆筛在小组学习形式之下的变形,就是两三个人一伙,互相给对方当教练,将大家不会的题,分为三组,每组题由一个人负责看答案,来当其他两人的教练,允许提问,教练给予提示,然后再把题做出来,这种方式不同于直接看答案,对于悟性的提高,很有益处。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奥数培训,针对的是数学难题,不过真正使用刷题第三种形式的,估计极少。

忆筛,则相对更个人化一些,主要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用时间来做积淀。数学成熟度的提高,离不开忆筛,华罗庚还将其叫做“复盘”,并写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面,文字很优美。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中国科学报》 (2017-05-26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