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之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19
选择字号:
大熊猫与人类活动

 

■林之光

【因为有研究指出,我国西部古代熊猫实际上就有两大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群,从牙齿构造、尺寸大小都可区别出来。】

大熊猫是被“逼上梁山”的吗?

为什么大熊猫单单喜欢食竹呢?据研究,大体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安全说”认为,熊猫在自然环境中多有猛兽天敌,而竹林茂密、猛兽难进,大熊猫自然乐在其中。而且在较暗的竹林中,黑白相间的大熊猫也是一种保护色。

“粮仓说”认为,竹子一般到处都有,且多四季叶绿,食物资源稳定而丰富,又不必担心别的动物会来抢吃,因为别的动物都是不吃竹的。实际上,很可能大熊猫就是因为长期躲避猛兽,饿极了而开始吃竹笋、嫩竹,最终“靠山吃山,靠竹吃竹”的。

在大熊猫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中,有两个问题一直被人们所误解。一个是认为,是人类活动把大熊猫逼进竹林食竹的。实际上大熊猫食竹习性早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小种熊猫阶段就已经形成了,是大熊猫自己适应自然环境变迁的结果。

第二个是由于大熊猫从鼎盛而衰,分布区西缩到现今四川盆地西沿及其附近的狭长山区,正是人类从弱小发展到强大的过程。因此多认为是人类活动把大熊猫“逼上梁山”的。其实不是。因为有研究指出,我国西部古代熊猫实际上就有两大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群,从牙齿构造、尺寸大小都可区别出来。现今分布区中的大熊猫,实际上从大熊猫诞生的时候起就一直分布在那里。而向东部地区迁徙扩散的那支,才是因为受到自然环境变迁,例如空间上青藏高原的隆起、时间上冰川期的进退以及人类活动扩展等因素严重影响以至绝灭的一支。

当然,人类活动也并非只影响东进扩散的那支大熊猫。因为人类进入近二三千年的铁器时代,特别是据记载,当清代康熙年间人口达一亿时,以及上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断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耕地,过度放牧,引进的耐凉土豆、玉米等作物向河谷上游扩展,进一步使大熊猫分布区西缩且被分隔而破碎化(不利于种群发展),并使大熊猫的分布下限进一步上升到1300~1400米海拔高度。栖息地的分隔使大熊猫数量随之急剧减少。例如,仅据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调查(1985~1988年),由于大熊猫分布区中27家大型森工企业,砍伐森林42256平方千米(不含各县伐木场),开矿产、修水坝等原因,大熊猫比第一次调查(1974年),栖息地减少44345平方千米,大熊猫数量锐减了1345只之多。

此外,大熊猫美丽可爱的外形和皮毛,近代以来也给它带来了血光之灾。

大熊猫的皮毛很厚,作垫时坐卧都非常柔软,而且熊猫皮毛的皮脂腺发达,分泌出的油脂使毛光滑亮泽,具有良好防寒、防潮效果。

我国古代对熊猫皮也多有记载,例如汉初的《尔雅·释兽》中载:“貘白豹……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出自蜀郡。”唐太宗曾召集十余功臣宴于丹霄殿,各赐以貘皮。大诗人白居易还曾以貘为题,撰写了著名的《貘屏赞》,其中有“貘者……寝其皮辟瘟,图其形辟邪”,等等。

大熊猫被发现并传到西方以后,许多西方人,上至美国总统(罗斯福)公子、传教士,甚至服装设计师也都来东方寻找这个冰川时期的活化石,捕捉大熊猫,收集剥取大熊猫皮等。例如,1946年《大公报》就已经指出,“出产川康边境的珍兽熊猫,目前捕获甚多,已不多见……长此以往,熊猫有绝种之虞。”直到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才开始限制外国人来华的捕猎活动。

1949年,我国迅速开展大熊猫调查和保护研究,并于1963年开始建立了首个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至2014年已发展到67个,大熊猫野外栖息地总面积达到43520平方千米,野生大熊猫总数也已增至1864只(2015年2月28日公布)。

大熊猫物种的降危与新危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把大熊猫从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共7级,即绝灭、野外绝灭、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中的濒危级降为易危级。其主要依据正是由于中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做得好,使大熊猫栖息地在2004~2014年间增长了12%,数量增长了17%,达到了1864只。

这个消息使得国内业界人士又喜又忧。因为大熊猫物种降危,不仅不利于大熊猫的保护(因为濒危因素并没有消失或减弱,例如据研究,自然界中大熊猫数量要达到8000只以上,才不致自然绝灭),因为现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全球变暖,还会引发大熊猫生存的新危机。据估计,未来80年大熊猫主要食竹总面积将减少35%,竹子分布区也会因气候变暖而向更西、更高处迁移(例如秦岭南坡已经出现大熊猫向较为凉爽的北坡转移的趋势,从而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在迁移途中加设水源等),而竹子和大熊猫在迁移过程中都会有巨大风险,大熊猫适宜生存区会变得更加破碎,从而使现有33个大熊猫种群中的22个小种群最易发生死亡甚至绝灭。

当然,在这迁移过程中政府、保护机构和群众会加大干预和帮助,但是风险未可预期。“我们大熊猫保护工作不仅不能降等,而且还要加强。”有关机构和业内人士如是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5-19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