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4-28
选择字号:
“丧文化”流行背后的痛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上兴起了以“葛优瘫”“懒蛋蛋”“悲伤的青蛙”等为代表的丧文化。它代表了年轻人群体中出现的一种消极颓废、不求上进、自我嘲讽的社会文化现象。丧文化客观上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映,但如果一味追求甚至美化这种文化,则是危险的。

无论人们应对与否,社会问题都不会自行消失。积极心理学认为,想要改变消极的观念,有效的方法是增多积极情绪体验。也就是说,人们需要学会对积极品质的培养和自身潜能的发挥,才能拥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

与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

有研究表明,体验到积极情绪的能力是受遗传影响,但个人同样可以有目的地培养体验积极情感的能力。培养积极情绪有多种策略,这些方法都与休闲与活动有关,比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从事公益活动等。

培养积极情绪另一个因素是去习惯化。一个人一旦习惯了某种仪式,久而久之,则会形成厌倦与疲倦。因此保持变化,就会有一颗年轻的心,人们可以从变化中得到乐趣与幸福。

不过,对积极情绪的积累,不意味要消灭一切消极的想法,而是要实现积极与消极的互动平衡。人的心理本身就具有二重性,没有绝对的积极和消极之分。以乐观情绪为例,过分的积极乐观也会有负面影响,将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而适度的悲观焦虑则有助于增强人们管理消极情绪的能力,化解身心困扰和障碍。

此外,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具有“三重性”,即“生理生命”“内涵生命”和“超越生命”。“生理生命”指人作为生物体的存活;“内涵生命”指人生的丰富程度,单位时间里经历的事情越多,内涵生命就越丰富;“超越生命”则是人对生命极限的超越,即人寻找永恒与不朽的冲动与努力。

因此,想要彻底摆脱消极的生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断超越与实现人生价值,有意义地生活,不断地创造和奋斗,这样的人生是充实的、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朱香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7-04-28 第3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