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9
选择字号:
工作中不分性别 追求事业亦不忘家庭
女科学家要有大智慧

 

■本报记者 陈欢欢

“工作时完全出于对科学的热爱,我从来不想自己是男还是女,回到家才想起来还有家务事要做。”3月8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女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如是说。

崔向群率队研制成功我国创新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视场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LAMOST。作为一名女科学家,崔向群在多个场合被问到同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和特质让您在科研道路上获得成功?崔向群的回答往往令人“失望”:“我没有什么特质,就是简单,越简单越好。”

在她看来,搞科学事业首先要保持热爱之心,其次要单纯,第三要勤奋。“执着是女性的优点,要专注一致、排除干扰。我的目标比较明确,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是造福人类的事业,就勇往直前去追求。”

崔向群的观点得到了参加本次活动的其他多位女性科学家的支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英贤从事的是航天细胞分子学研究,为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保驾护航,她形容自己“每天在细胞里完成航天梦”。如今,她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

然而,梦想刚起步时李英贤只有8万元的启动经费、3个人的团队。但她认为这都不算什么,“最糟糕的破产是丧失自己的热情”。

李英贤的研究需要从机制到功能,最后应用到人体,为了完成这条应用链,她经历了太多的考验。曾经,她的团队历经700天才获得一个实验的满意数据,经受两年等待的煎熬。她说:“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航天城的月光伴我回家。”

李英贤认为,科学研究要想获得突破必须打破界限、协作创新、强强联合。“科学只承认第一,不分男女。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看看有没有别人做了同样的工作,真是如履薄冰。”

面对事业和家庭,几位女科学家都强调女性应有大智慧。

李英贤认为,科研最缺的是时间。女性科学家尤其要掌握管理时间的智慧。崔向群认为,追求科学事业的女性也应该承担家庭责任,家庭和谐靠女性智慧和男性修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认为,所有成功的人都需要有成功的家庭,家庭对于职场女性绝不是负担。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在儿子中考那年适逢SARS疫情肆虐,每天披星戴月的她往往回到家累得倒在沙发上就睡着了,无暇照顾家庭。如今,她所在的学科终于成长起来,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儿子也学成归国,所有的坚持都得到了回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赞参与研发的流星余迹通信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可作为我国应急通信杀手锏装备。她曾经在麦田里收发实验数据整整3个月,每天只能面对研究设备,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她说:“真正热爱科学的人不会轻言放弃。”

海军装备研究院研究员崔东华每天和国防武器打交道,她的智慧是:“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舞台,在职场中忘记自己的性别,只要心中有目标,就可以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稳步前行不被扰乱,成功时的幸福无与伦比。”

本次报告会由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当晚还举行了2016年度(第二届)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颁奖仪式。田世平、韦钰、李赞、罗海玲、刘慧荣、林春华、郭青云、何碧珠等八位女科技工作者和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上海市女工程师协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三个集体获奖。

在颁奖仪式上,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在致辞中对获奖者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希望通过颁奖活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女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中来。

《中国科学报》 (2017-03-09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