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双春
或许,每个有追求的科研人心中都有一个诺奖梦。如何实现这个梦呢?有高人指点:你可以先有一个小目标,比如先发篇Nature/Science(NS)论文。而如何实现这个发论文的目标呢?常规套路是:招兵买马建团队,创群体大兵团作战,找钱要钱买高精尖设备,建世界上最先进实验室,提建议写申请,承担重大重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远渡重洋访世界名校,拜大牛大咖为师,天南海北游学讲学,大会小会编织朋友圈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套路的确会有效,但对绝大多数学术草根来说,除了望而却步,唯有望洋兴叹。那么,有没有成本更低、见效更快、普遍适用的路子呢?
从来自哈佛商学院等机构的一项研究获得启示:与发NS论文的高手做邻居,你也就成了NS论文高手。例如,你可以将办公室或实验室安排在高手隔壁,或索性搬张桌子坐在高手旁边,可能是实现发NS论文小目标的一条好路子。而这本质上,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跟谁在一起你就成了谁”的一个具体应用。
该项研究以一家大型科技企业的2000余位员工为样本对象,主要研究职场上两个员工之间的办公距离对员工各项业绩指标(如生产率、生产质量)的影响。他们用“溢出”(spillover)衡量办公室邻居对员工业绩的影响,对于每项业绩指标,分别考察其溢出效应。
例如,假设一个员工有三个同事:一个坐在她旁边,一个坐在离她25英尺远的地方,另一个坐在离她50英尺远的地方,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数据建模技术,测量三个同事的各项业绩对该员工的平均溢出。
根据测量结果,研究人员将员工分为三种类型:高产员工(productive workers),他们完成任务快但缺乏质量;高质员工(quality workers),他们制造优质产品却进展缓慢;通才员工(generalists),他们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研究表明,邻居对一个员工的业绩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就数量来说,溢出效应可影响一个员工约10%的业绩。也就是说,假设你现在的邻居是一个业绩平平的人,如果把这个邻居换成一个产出率是你的两倍的人,那么你的产出率将提高约10%。如果高质员工与高产员工互为邻居,那么高质员工会试图赶上高产员工的速度,而高产员工则试图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因而作为一个整体,其产出率将增加13%、有效性(质量)则提升17%。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有理由推测:如果我们想提高论文数量,最好的办法是坐到每年发几十篇论文的高产作者的隔壁或邻桌;如果我们想在论文质量上有突破,那么NS论文高手的隔壁或邻桌是最好风水。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溢出效应有单向性。如果A和B有相同价值追求,例如两者都爱写论文、都需要发表论文,那么在某个指标(数量或质量)上水平高的影响水平低的,而水平低的对水平高的几乎没影响。
这样看来,与论文菜鸟为邻,尽管受益的是菜鸟,但高手本身也没有损失。另外,人们常常强调强强联合,但根据溢出效应的单向性,高产作者之间或高质作者之间若互为邻居,则不会相互提高,只有不同专长的作者互为邻居,才会弥补各自不足,同时又保持各自优势。
值得警惕的是,如果A和B的价值追求不同,A行正道,B走邪门,那么溢出效应的单向性很可能会出现正不压邪。
研究发现,如果两个喜欢上班时间炒股玩游戏的有毒员工(toxic worker)互为邻居,那么其中之一被除名的概率会增加27%。但与产量和质量溢出相反,任何类型的员工似乎都容易受到有毒溢出的影响。如果一个有毒员工与一个无毒员工(non-toxic worker)互为邻居,那么前者的影响将占上风,后者变成前者的机会大大增加。也就是说,近朱者不一定赤,但近墨者十有八九都会黑。
如果你的文章已经发表在Nature/Science了,那我们做邻居吧!那我们一起吃饭吧!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中国科学报》 (2017-03-03 第2版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