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8
选择字号:
图书出版后的勘误

 

■李霞

刚入科技出版行,有一位老编审曾经这样说过,出版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设计到装订,从里子到面子(即指书的内容和封面),如果仔细地推敲,十有八九是可以从鸡蛋里挑出“骨头”的。

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书,错别字和拼写错误总是难免的。科技图书里的图表和公式,甚至作者的姓名,因为种种原因,都有搞错的时候。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目的都是在最后关口及时地发现并改正这些错误,有效地避免诸多出版错误。然而百密必有一疏,已经出版的书出错也是有的。怎么办呢?

出版物里的错误,究其原因,不外乎作者或出版方的责任。如果是出版社的责任,原则上讲,应该发Errata(Erratum),如果是作者的疏忽,则是Corrigenda(Corrigendum)。但近些年,许多英文出版物不全是由英文是母语的作者或编辑,撰写或编辑的,对责任的追究也没那么较真了。故对两者的区分也就不勉为其难了,大都以Errata 统而论之。

的确,如今图书里的错误,很多情况下的确很难分清到底是谁的错。使用计算机处理以后,各个层面和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五花八门的技术状况,诸多责任方纠缠在一起,在短时间内恐怕实在是理不清。

不论是谁的责任,改错是当务之急。目前国际科技英文图书的勘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纸版和电子版同时修正;另一种是只有电子版的勘误。

纸版书要么重印,要么插入勘误表。具体选用哪种形式由出版编辑根据情况而定。与纸版勘误同步的,是电子版在网络平台上暂时“冻结”(freeze)。等文件改正后再和纸版书一同解除“封印”。对那些只有电子版的图书,勘误相对容易很多,速度也快很多,从发现错误、启动勘误程序到改正版本重新上架,只需要几天时间,甚至更短。

作者在勘误程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由作者首先发现的错误,出版社完全依靠作者在第一时间通知责任编辑。但出版编辑是否启动勘误程序要看错误的严重程度。如果是作者姓名拼写有误一类的硬伤,更正是必要的。

个人以为,尽管出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错误在所难免,但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是职业操守。

在编辑和排版过程中苛求严谨的质量把关,编辑与作者之间通力合作,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保证专著的出版质量,力争最大可能地减少勘误的发生频率,是出版商和作者的共同愿望与利益所在。一旦出现纰漏,导致出版的专著里出现错误,双方同样要通力合作尽快更正,把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霞)

《中国科学报》 (2017-12-08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