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23
选择字号:
吴统文:十年打造“国产”气候模式

 吴统文

■本报记者 潘希

吴统文爱笑,厚厚镜片后的眼睛,总是笑得像一弯月牙。不过,一点开滚动着代码的屏幕,这双眼睛立马放光,这些字符在他眼中仿佛宝物一般。

吴统文是十九大代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他被同事们称为让“国产”气候模式亮相国际舞台的功勋人物。他用十年时间,自主研发了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BCC-CSM。

他为“模式”而生

学数学出身的吴统文,在模式研发上有着很深的功底,但取得成就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脚踏实地和坚持。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构成的系统,非常复杂。吴统文所做的气候模式,就是编写包含上万条方程组的复杂程序,再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运算,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做出预测。

2005年,吴统文接手BCC-CSM模式研发工作,他从原先只考虑大气环流,转变为耦合了气溶胶、大气化学、海冰、海洋、陆面过程等多种模式。

虽然“调模式”三个字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概括吴统文的日常工作,但这一过程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枯燥和困难。

如果模式运算出现问题,他需要耐着性子倒推错误,有时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最后却发现只是上万条代码中一个符号的输入错误。

在办公室里,除了工位,吴统文还摆放了一张长桌、七把椅子、一块大屏幕。每天大家都会坐在这里,讨论更改和完善代码。

十年如一日。2014年初,吴统文因带状疱疹而住院。同事去探视时,发现他竟在调试代码。

虽然少有鲜花掌声,但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大抵说的就是吴统文这样的人。

把“国产”气候模式带上国际舞台

“不和别人比较,怎么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刚接手BCC-CSM研发时,吴统文就这样想。

一直以来,国外模式发展非常迅速,全球的气候预报员都会依赖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模式产品,甚至连我国预报员,也更青睐于参考那些知名度更高的模式。但国外的气候模式在中国区域往往会“水土不服”,而且我们收不到这些产品时,怎样才能做好气候预测呢。

吴统文意识到,要使中国气候模式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跨越一步,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十年。吴统文在引进、消化国外核心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创新。

终于,吴统文带领团队在动力框架创新发展、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自主研发、洋面通量算法、陆面积雪覆盖度计算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其中提出了独特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研究方面的独创工作。

履职开启新征程

有了BCC-CSM模式做支撑,我国气候预测准确率不断提升。同时,在国际气候变化的舞台上,我国声音越来越响。该模式产品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试验数据。

今年5月该系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预报产品正式纳入气候与社会国际研究中心(IRI)ENSO多模式预测框架,与美、日、英等国家的18个数值模式产品同场竞技,全球气候预测者可以实时查阅、参考我国的预测。

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如今他又担任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次季节至季节气候预测和气候系统模式”攻关团队首席科学家。

而作为十九大代表,吴统文说,身为基层党代表,他深感压力,表示要积极学习怎样更好地履职。他同时感到光荣,参加十九大,可以更集中地学习报告精神,更好地投身到实际工作中。

《中国科学报》 (2017-10-2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