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28
选择字号:
创新创业型大学20问

 

第十六问 未来创新创业型高校将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从头开始设计,那么创新创业型大学将以“第二种模式”为雏形,被描述为充满活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机构,和内部外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系并向其学习。高校是否优秀是由各个利益相关群体来评判的,并且通过合作关系,愿意让他们在高校活动的设计和发展中扮演角色,因此高校会有很强的社区定位性。在做好科研的同时,目光要时刻关注未来国内外社会需求的各个核心领域,建立相应的灵活预案。高校还会充分开发和利用全球科技网络和社交媒体带来的机会,课程研发也将面向全球学生,也就是说注意其他不同的文化对事物的看待方式,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内部,高校将会授权个人进行“自下而上”的创新并予以奖励,要求各学院领导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最上面的奖励和晋升机制会公开透明地奖励广义上的创新,并且设有明确的晋升通道。高校将会雇佣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职员工,鼓励他们通过行动,相互信任和学习,也鼓励他们与外界关系网络建立良好的,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如此才能够真正融入为高校提供助力的社会资本领域。这样一来,高校与“实践社区”步调统一,各学院部门也需通过这种方式保持一致。

创新创业型高校的教职员工队伍中要有来自外部的有实践经验的教授、研究人员,即便是来自微型的经济和社会企业家,也要勇于与其合作。在教学领域,创新创业教学法会植根于整个高校各个学院和部门,学生和相关外部群体会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和评估过程中。这会为学校在做中学和从概念上进行反思提供充分的机会。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将会和社会企业中心一样获得大力的支持,学校会鼓励它们带头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尝试。总体上来说,在科研和教学领域,创新创业型高校会鼓励跨过学科领域界限,有可能会开设新的跨学科学院。

这样的创新创业型高校强调自主自由的行动,也不会与高校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背道而驰。唯一的束缚就是管理大范围相互依存的利益相关群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思维的自由以及对个人的授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现实情况是整个高校领域在某种程度上与上述情况有所偏离。但很明显,具备上述特点的个例屡见不鲜。各高校和各类高校群体以不同方式区分出来,包括在科研价值、科研相关性、科研发展、教学创新和取得更广泛的成果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当然有一些取决于政策要求。这些创新行为很多都是努力追求上述创新创业活动的结果。就此,第二部分的短文(有11个英国大学的案例)将清晰阐明,即创新创业概念可用于加强和帮助不同高校实现独特理念和实践。

栏目主持:张静(NCEE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

《中国科学报》 (2016-07-28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