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敖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25
选择字号:
清明时节话风筝

 

蒋志海制图

■敖堃

人类有渴望自由的天性,而最大的自由无疑是摆脱大地的束缚在天空翱翔。智慧的人类发明了风筝,延长了人类的手臂,也是人类向往天空的最初的成功尝试。

风筝的起源有多种猜想,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故世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具体一点,有人说是农民戴的斗笠被风吹飞,而斗笠的系绳足够长,拉住斗笠,就是放风筝。另外南方高山族同胞有用树叶拴麻绳放飞的游戏,逐步演变成放风筝。

有人认为风筝模仿的是帆船的风帆的原理,是人类最早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实例。另外则有人引经据典,认为风筝的发明是两千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人对飞鸟的模仿。《韩非子外储说》记载:墨子“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墨子略晚的鲁般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作木鸢以窥宋城”,纸发明后才出现了以纸为体表、竹篾为骨架的风筝。中国的正史《南史·侯景传》记载,南北朝时叛将侯景围困南京,梁简文帝曾经用风筝向外求救,但不幸被叛军把风筝射落,求救失败。五代的李邺在风筝上装上鸣响的竹笛,风吹过,听起来像古筝的声音,方有风筝之名。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认识到季节的变化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在节令交替之时,容易引起某种流行疾病。《礼记·月令》就明确提出,春季万物萌生,阳气发泄,应多到户外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到了宋代,就有了清明放风筝的习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说,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就连身为皇帝的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个风筝迷,他不但热心于放风筝,还亲自主持编纂了一部有关风筝的专著——《宣和风筝谱》。

统治者积极倡导,社会上便形成风气,这时出现了以专门制作风筝为职业的工匠和专门放风筝的职业艺人。《武林旧事》还记载了两位放风筝的能手:周三和偏头。当时杭州孩童春日并以放风筝赌斗:“桥上少年郎,竟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绳绝者为负。此虽小技,亦有专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放风筝能够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放风筝时,手、腕、肘、臂、腰、脚等各个部位都要运动,使全身得到锻炼。风筝上升、倾斜,就需要人奔跑、拉线、左右摆动,这些动作都是各部位肢体的运动。而风筝升空的那种感觉,也确令人心旷神怡。这就使得明清时风筝更为普及。

那时清明放风筝,大家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然后将线割断,说是飘走的风筝会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红楼梦》中也有大观园姐妹放风筝的故事。阳春三月,从紫禁城到北京城郊,天上飞舞着大大小小的风筝。它们的形制讲究、样式丰富、装饰赏心悦目,扎制技术亦精湛。人物造型者,动态传神,飘飘欲仙;动物造型者,惟妙惟肖,真假难辨。乾隆时无名氏书写的《瓶湖懋斋记盛》(稿本)详细记载了双纸控制风筝的做法与详图尺寸,今天紫禁城中还保留着溥仪放过的风筝,据说制作者是北京风筝老艺人王赤峰的先人。

风筝的普及,也在于它制作简单:仅需棉线、裁纸刀、竹篾、画笔、水粉颜料,几样价廉且容易得到的材料。

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自元大都返回欧洲,同时把风筝的制作技艺带到欧洲,风筝才传到世界各地。美国人富兰克林在雷雨天气放风筝做实验,竟然发明了避雷针。而西方人研究风筝的原理,美国由莱特兄弟制造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今天,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悬挂着一只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中国科学报》 (2015-03-25 第8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