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20
选择字号: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王轩

普惠金融是以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旨在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对于目前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的审核门槛高,审批周期长,手续繁琐和小微、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起到改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

因此,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于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风险管理压力大和投入成本高等原因,我国普惠金融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普惠金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有效拓展,金融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服务半径不断延伸。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推动了普惠金融实现从概念到落地这“最后一公里”的真正突破。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让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享有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这一点来看,提高服务的触达率和覆盖率是普惠金融的关键要素。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需要面对面、一对一进行洽谈沟的局限,利用线上服务有效触达线下服务的客户盲区。目前我国有7.8亿的移动互联网接入人数,覆盖我国总人口的56.9%,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覆盖人数超过5亿,居世界第一,仅支付宝一款App的活跃用户就超过3亿人。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移动支付、P2P贷款、众筹等业务,正在通过快速、便捷的特点使普惠金融服务迅速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域和忽视的人群,使得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和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大大提升。

限制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原因是风险的防控,普惠金融服务的目标客户,往往是未曾与传统金融机构建立借贷联系,“零征信”“弱征信”的群体,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学生等大量涵盖其中,加之普惠金融对低利率的要求,导致风险防控的压力上升。

未来,要实现普惠金融需求端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无缝衔接到供给端的企业、机构,就需要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动普惠金融领域的蓝海创新。一方面,移动互联技术的创新发展,拓宽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渠道,打破了金融服务的地域限制;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在支付结算、信贷产品、征信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降低了开展普惠金融的投入成本,降低了普惠金融的风控压力。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形成了具有巨大潜力的普惠金融蓝海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但切忌过度依赖科技而脱离了金融的本质。对于普惠金融来说,在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把握好坚持本源、稳健经营、管控风险的根本要求。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城市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6-12-20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