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进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0-25 4:47:57
选择字号:
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世金:
让冰雪旅游资源在丝路经济带上发光

 

■本报记者 王进东

“‘一带一路’战略仅仅停留在“经济之路”和‘文化之路’上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实现沿线多方面的发展。这包括充分开发和利用甘肃、新疆等沿线的冰雪旅游资源,让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发光。”近日,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世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王世金说,冰雪旅游是以冰川、积雪等为主要载体,以形态各异的山体景观,复杂多变的山地气象气候资源,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依托,集观光、体验、探险、科普、教育与康体健身于一体的专项旅游形式。全世界已开发冰川旅游景点100余处,已建成的滑雪场6000多个,其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东亚等地区。中国则主要集中于横断山区和东北地区。一些旅游目的地因独特壮观的冰雪景观及其对气候敏感性响应的环境指示意义,已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目前,中国冰雪旅游景区(点)已发展至200余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新段仅祁连山七一冰川得以零星开发,而天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山冰川基本处于零开发状态,滑雪旅游除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其他也基本属于待开发状态。

王世金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新段冰雪旅游发展缓慢,景区稀少,与冰雪资源禀赋极为不符,冰雪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冰雪旅游空间结构存在发展不均衡和不合理情况,冰雪旅游节点城镇的旅游辐射作用较弱,冰雪旅游资源与其他景点的组合度较差。这些都是造成甘新段冰雪旅游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王世金表示,贯穿西北祁连山及天山冰川区全境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冰川区形成的天然遗产廊道,是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人与自然共存作用的景观大道,应立足“一带一路”中长期旅游发展目标,着力培育甘新—南疆线丝绸之路冰雪文化旅游带,重点依托国内冰雪研究机构和主要交通干线,打造精品冰雪旅游线路,形成中国未来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轴线。

《中国科学报》 (2016-10-25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