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7
选择字号:
生物医药掘金“蓝”海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品种多样的海洋生物成为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如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最活跃的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海洋生物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然而,我国至今仍未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技术与品种积累也很薄弱,整体实力距离海洋强国的目标相差甚远。未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该如何发展?本报将围绕产业发展现状,从药用资源开发、药物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创建等多个角度,进行连续报道。

图片来源:昵图网

■本报记者 李惠钰

深海鱼油可以生产降压药,鲨鱼软骨素可以开发抗肿瘤药物,虾壳、蟹壳等“下脚料”也能摇身变为氨基葡萄糖……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不仅是人类所需的优质食物及能源资源的生产地,还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药物宝库。如今,海洋药物开发已成为国际热点。

近年来,我国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国家海洋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从2005年的17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258亿元,尤其在2011~2014年大幅上升。

然而,行驶在快车道上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却因药源采集困难、科技链不畅、产业转化受阻等多重路障而难以提速。

政策加码促发展

借助国家战略“蓝色经济”的大潮,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发展处副处长辛红梅日前在第二届福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峰会上表示,近十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增长了十几倍,年增长率27.8%,成为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从国际形势上看,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深层次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已成为海洋大国争相竞争的热点领域。

“欧盟的‘PharmaSea’计划、美国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日本的‘海洋蓝宝石计划’以及英国的‘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均表明,海洋药物开发已被全世界列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重要计划。”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副院长吕志华称,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出部署,以期获得未来科技经济竞争的优势。

我国国家政策的加码也令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可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点研究“海洋药物的成药机理和开发技术,开展细菌等微生物和微藻的开发利用研究并形成相关标准等要求”;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又将海洋生物医药、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及新型海洋生物材料,列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重点领域。

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海洋经济大省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并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加速推动。

辛红梅表示,目前国内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化学专家陈冀胜表示,当前创新药物的热点领域主要有三大方向: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合成生物学。而就海洋药物而言,海洋的生物多样性为创新药物提供了广阔空间。

“陆生植物新药源发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海洋生物物种极其丰富,未知成分非常多,化学成分往往与陆生植物区别很大,所以生物活性也很特殊,是国际公认的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陈冀胜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巨大的创新药开发潜力,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最大优势。

吕志华也指出,海洋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活性谱广且强度高,同时具有更大的类药性。因此,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物质除了可以开发成各种生物制品,还可以进行药物研究。

据了解,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人们已经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近3万个化合物,从2008年至今,新海洋天然产物年平均发表量超过了1000个。各国通过多年研究,现已知230种海藻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

我国在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方面也已形成糖类药物的显著特色和优势。据了解,目前,藻酸双酯钠、甘糖酯、烟酸甘露醇等海洋糖类新药和几十余种海洋保健产品已经获得国家批准上市。另外,一批新型抗肿瘤、抗艾滋病、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也相继进入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

另据业内人士预估,约在未来5年后,海洋生物医药总体行业产值极有可能突破千亿大关。

行业问题凸显

陈冀胜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药大国,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从2006年的世界排名第9位,到2011年的第2位,预计2020年我国医药产业将位居世界第1位。

然而,作为制药大国,我国真正走进国际市场的海洋生物药物却仍是空白。

厦门蓝湾科技董事长林秀芬表示,海洋生物医药是蓝色经济的高附加值产品,但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其产业化程度较低,成果转化数量较少,成果转化率较低。吕志华也表示,科技链不畅、成果转移受阻都是构建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体系所亟须解决的问题。

更令人尴尬的是,尽管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已发现的药用海洋生物品种却十分有限。在陈冀胜看来,研发海洋创新药物就像“大海捞针”,一些具有高活性化合物的海洋生物往往比较稀少,药源采集是制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辛红梅也指出,我国的海洋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还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发挥。另外,国内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尚未建立完善;部分领域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还存在差异。

“尽管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辛红梅看来,未来,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还将逐步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发展;陆地高新技术迅速向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转移;以企业为主导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发体系将成为主流。

辛红梅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深入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发展战略,以高端产品创新和产业化促进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以产业链协同创新培育和完善产业链,以产业孵化聚集推动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基地)快速发展,同时以加强产业平台建设促进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来支撑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5-07-07 第7版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