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3
选择字号:
“人贩判死”背后的焦虑

 燕继荣

 

应松年

■本报记者 王卉

人贩子一律判死刑的呼声也许不够理性,但却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焦虑:在一个急速变迁的社会中,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

“贩卖儿童的人贩子一律判死刑”的话题最近一再被“刷屏”,也引起社会各界对保护儿童免于被拐话题的广泛关注。

此前,两部打拐电影《亲爱的》和《失孤》,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别人的失子之痛。丢失孩子,让多少家庭破碎,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时代,对家庭造成的痛苦更是无以复加。

有专家指出,人贩子一律判死刑的呼声也许不够理性,但却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焦虑:在一个急速变迁的社会中,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

死刑与否

拐卖儿童的人贩子对儿童、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在不少人看来,不极刑似乎不足以平民愤。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应松年并不认可“贩卖儿童一律死刑”的这种说法,“提出这种意见,只是反映了人们对拐卖儿童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是种情绪表达”。

在拐卖儿童现象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应松年认为应该对拐卖儿童的犯罪适当加重处罚。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更强调,对罪行严重的人贩子应当判处死刑,否则不足以震慑此类犯罪。

“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罚当其罪,罪刑相称。不应该一刀切,不是所有人贩子都应该判处死刑,应该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来作判断。”广州律师张慧如是表示。

在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永忠看来,刑法的威慑力实际上是有限的,杀人要偿命,但自古以来杀人的事从来没有断过。关键是作案的人没想到犯案后就会被追究。

而让很多人担心的是,一旦对人贩子一律施以死刑,在罪行败露时,人贩子将更可能杀死拐卖的儿童以“灭口”。

另一些人指出,如果一味下猛药,却不去剖析、摘除原病灶,恐怕效果适得其反。

更有人认为,与其坐在那儿讨论死刑解决不了问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减少儿童拐卖犯罪。

打击不力

随着“人贩死刑”的呼声渐高,一篇名为《3个被拐孩子扭转美国历史》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大量转载,文章比较了中美失踪儿童找回的概率,其数据差异令人咋舌。缺乏网格化维稳体系的美国,失踪儿童找回的比例达到90%多;而中国失踪儿童找回的概率却不足1%。

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美国失踪儿童找回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建立公共场所走失和拐骗绑架两个系统;第二,建立政府+警方+媒体+公民的多方协作的全民找寻机制。

毋庸置疑,在我国,长期以来国家、社会对拐卖儿童问题重视不够,导致打拐不力。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人调查发现乞丐用残酷手段将绑架的儿童致残、逼迫乞讨,遂向当地公安局报案,当地公安局明知有儿童命在旦夕,却推说乞丐的事情不属于管理范围,让报案者去找民政部门,而民政部门无权对刑事罪犯执法,也无力从罪犯手中救出受害者。此类现象并非个案,在不少城市都发生过,而且越来越严重。

其次,没有需求就没有拐卖。人贩子之所以猖獗,除了违法成本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较大的买方市场。不孕不育人群比例日渐攀高,更有不少家庭希望延续香火或人丁兴旺,这就为人贩子拐卖儿童提供了市场。购买儿童的大多是农村没有孩子的家庭,或者没有男孩的家庭。他们对法律并不是很了解,而人贩子又恰恰满足了他们对“养儿防老”的刚性需求。

燕继荣认为,国内“危机—反思—进步”的进程太缓慢,失踪儿童家长都在无奈的情况下自己寻找,在许多地区买卖儿童是半公开现象。

因此,亟须增强法律宣传,提高全民“反拐”“治拐”的意识和能力。

应对之策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几年前就提出《关于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建议 》,她在建议中不仅要求严惩人贩子,也建议对流浪乞讨儿童实行强制性救助,并按规定程序对此类儿童做DNA鉴定,这样一旦发现这些儿童是被拐卖的,马上就可以对孩子进行解救。黄细花还提出,即使是父母带自己的亲生儿女乞讨、卖艺,相关部门也要剥夺其监护权,将儿童交由当地福利部门抚养。

黄细花建议:“杜绝以收养名义收买被拐儿童,民政部门建立一个福利院孤儿的DNA数据库,将被拐儿童家长的DNA样本收入数据库中,同时规定只有在经过国家DNA数据库备案及认证后,有关部门才可以办理相关的收养手续。”

一方面,一些父母生而不养,让孩子死于非命的消息让人唏嘘;一方面,一些父母出卖自己孩子的情况让人叹息;另一方面,一些因孩子被拐而悲痛欲绝的父母让人痛惜!

有专家指出,目前比惩治人贩子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是,对于抚养孩子真正有困难的家庭而言,国家能否建立一个方便的渠道使其能够将孩子交给需要的家庭领养。同时,民政部门应要简化福利院孤儿收养手续,让有收养需求的家庭,得以顺利收养。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没有孩子的家庭通过人贩子收养儿童。

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儿童拐卖犯罪?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燕继荣建议:一、要求各大公共场所建立走失孩子报告和应急速查系统;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将失踪报告、信息发布、DNA数据、失踪孩子家庭信息查询等相关功能整合互联在一起,要求各地警方在孩子办理户籍、身份证件时上网查询;三、媒体开设长期专栏,对儿童失踪事件开展及时和持续的播报,以引起全社会关注;四、针对特定区域,开展持久的拐卖儿童事件的普法教育;五、警方设置专门部门和信息平台,搜集、识别、比对各种信息,公众发现任何可疑线索,都可以随时上传或报告。

其实,与其事后打击人贩子,不如事前防范。原因很简单,恶果已经造成,此时即便判人贩子死刑也难以抚慰受害家庭的巨大创伤。

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如何保护好孩子不被拐走。孩子被拐,多与监护人粗心有关。只要监护到位,人贩子就难以得逞。当然,一些监护人的粗心也有客观原因,比如忙于工作,或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因此,除了督促家长更上心,也应解决家长面临的难题,比如通过制度安排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

《中国科学报》 (2015-07-03 第2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