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29
选择字号:
声音

 

彭思龙(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评定思维的绩效

人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婴儿的毫无能力到伟人的强大思考能力,中间的空间非常大。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结果就是让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不断提高,但是提高不是简单朴素的行为就可以做到,一个最起码的行动就是要不断的给思维一个评价,筛选出好的结果,尽量摒弃不好的结果,给思维一个反馈,告诉它有些东西可以保留,有些东西必须放弃,这样思维就好比一个成长的孩子才能得到正确的方向。

如果我们对自己思维结果的判断不能很确定,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陷入了自我否定甚至自卑的状态,思维活动将停止。对于那些只用集体意识对自己评判的人来说,思维的最终倾向就是集体意识,而失去自己的特色。

赵斌(复旦大学教授):

创新,从做一个有趣的人开始

创新,看来并不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高大上行为,应该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如果在自己的研究中,总是能打破常规,想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思路,还愁做不出好的科研,写不出好的文章吗?

如果一味地考虑如何临摹一个前人的工作,总是用新数据验证一个老结论,这样的工作只能算一个简单重复的数据积累活动,自己也会觉得这些工作非常无聊。

现在,许多科研人员并不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多么有趣,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创新的能力。

同样,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讲那些在教科书已经固化或者网上随意能找到的东西,用枯燥、严肃和乏味的方式授课,这样缺乏创新的玩深沉,又怎么可能让学生激情四射?如果平时就对自己的事儿感觉很无趣的这帮人进入创业大军,真的能产生创新的成果?

一个无趣的人,其实本身也就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人,进入创业大军,大多也许只能做“分母”吧。而对日常工作充满热情的有趣之人,也许能在创业中体现更多的创新乐趣。创新,就掌握在那些能从单调的日常工作中发现趣味的人手里。要想具备创新能力,还是先将自己培养成有趣的人吧。希望我们大家都是有趣的人,也都能最终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者!

李建国(南京大学博士生):

科研需要兴趣和自信

兴趣和自信是坚持科研的基础。有兴趣是科研成功的开始,有自信是走上成功科研的基础。而坚持是科研的唯一模式。

现在学科发展越来越专一化、门类很多。即便是做大地学也有几百上千个方向和重要领域。不像过去那些善于思维的大家都会成为博物学家,像达尔文、亚里士多德、沈括等。现在基本上没有这个职业和称呼了。哪一样发现和规律的背后都是包含着大量的辛勤工作。坚持是一种生活的节奏,坚持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坚持也是科研标签。科研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调研与观察,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中一步步达到成功的高地。

《中国科学报》 (2015-06-29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