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长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5
选择字号:
新媒体时代要保持“阅读定力”

 

■本报记者 高长安

“尽管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窗口,但较之传统阅读方式,网络阅读大多是‘浅阅读’。”近日,河北大学图书馆技术部主任任瑞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造成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它终究替代不了纸书阅读,尤其是代替不了深度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任瑞娟同时还认为:无论是传统(纸书)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关键不是阅读方式,而是阅读的内容。

在今年4月的第20个世界读书日,河北大学图书馆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统计数据:2012年度该图书馆的总借还量为430566册、2013年度总借还量下降到330129册,2014年度总借还量下降到283689册。

河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振纲介绍,近三年借还量逐年下降,且降幅巨大,环比降幅达到23%。

据第12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2013年相比,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提升,纸质图书阅读量下降。另外,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每天读纸本书时长18.76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54.87分钟。

“上网时长3倍于纸质阅读,看起来可能让人忧心,从一个视角折射出国民纸本书籍阅读率偏低。”任瑞娟认为,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业余时间也被分割得零零碎碎,人们以“没时间”“工作忙”为借口,静下心来读书变成了“奢侈”的习惯。另一方面,乡村公共图书馆、乡村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不足,阅读资源及环境极度匮乏。

“网络为了吸引眼球,无所不用其极。对于正面的、经典的、正能量内容的推送少而大量吸引眼球的‘标题党’等现象如洪水。”任瑞娟说,网络内容本身良莠不齐;网络内容的评论等有“水军”存在可能会影响普通读者对内容的判断;网络入口(无论是桌面屏还是移动屏)的争夺激烈,网络内容的推送存在问题。

李振纲表示,随着工业化、现代化、都市化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成为人群获取知识的便利途径,但也让知识成为了碎片,使人群成为了工具、技术的附属品,失去阅读的“本真”。

“在大学校园,老师与学生的阅读需求也有不同,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科的需求更有差别。教学科研及专业学习需要通过网络资源快速定位资源并寻找到这些资源所承载的知识之间的脉络,为掌控知识脉络而服务。”任瑞娟认为,关键不是阅读方式(纸质资源还是数字资源),而是阅读的内容。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还是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并且针对这组人群不同的需求,即所谓个性化阅读。

任瑞娟说,数字阅读需要读者掌握数字资源的组织架构与使用方法,特别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具体的领域知识的脉络的梳理与把控,掌握得好,事半功倍,否则变成了被数字文献驾驭了。

“越是新媒体大发展的时代,越需要保持阅读的定力,倡导经典阅读,提升阅读对于凝聚民族道德的力量。”任瑞娟说,我们国家全民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中国科学报》 (2015-06-05 第10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