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4-24
选择字号:
“春困秋乏”暗藏病因?

 

阳春三四月,每天早晨上班时间,都市白领们在办公室往往不由自主地哈欠连天,十之八九直呼“春眠不觉晓”“睡不醒”“困”,而且往往将之归咎于“春困秋乏”,一笑置之。然而,有些人并不认同“春困秋乏”是自然现象,认为困倦、疲态说明人的身体暗藏病因,处于不健康状态。

问:“春困秋乏”到底是不是自然现象?“暗藏病因”之说从何而来?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句顺口溜实际上非常形象贴切地描述了人体随季节气候变化的自然反应,所以如果作息规律且充足却依然“春困秋乏”,大可不必怀疑身体暗藏什么病因。

“春困”的出现显然跟身体适应冬春交替的过程有关。

在寒冷干燥的冬天,人的身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血流量相对减少,皮肤的毛细血管也会收缩,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所以冬天一般很少出汗),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身体的新陈代谢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身体各处耗氧量不断加大,直接后果是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大脑供氧量不足,就会导致脑神经细胞兴奋程度降低。因此表现为人体一时适应不了这样的气候变化,于是出现了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另外一个因素是,春天的日照时间变长,冬天形成的生物钟到了春天也同样需要一段适应过程——且不说春天比冬天早起,哪怕跟冬天同一时间起床,适应新气候的“氧供给”也较冬天有所不足,自然也感觉犯困。

俗话说早睡早起精神好,因此春天要保证有一定的睡眠时间,方可减少白天的困倦现象。但这并不是说睡得多就能消除春困。适当的体育锻炼、科学合理膳食等也是驱赶春困的好帮手。比如慢跑有助于细胞和组织得到额外的氧,促使大脑清醒;多吃一些颜色鲜艳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大有裨益。

与“春困”相呼应,“秋乏”的罪魁要算在“夏债”头上。炎炎夏日,高温给人的肌体带来了许多生理变化,如体热散发困难、皮肤黏湿、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脏负担加重等,这都会提高神经活动的紧张度,从而导致能量消耗的增加。而如果夏天又得不到充足、高效的睡眠(高温致使睡眠效率低下),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从而会欠下一笔“夏耗债务”。

而进入9月以后,燥热的夏天逐渐转为秋高气爽,这时气温适中,人体的生理也相应发生变化,出汗减少、水盐代谢也恢复平衡,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心血管负担减轻,人体能量代谢逐渐趋于稳定。此时人体进入休整。秋分过后,日照时间更短,气温适宜的夜间最易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因此清晨醒后还想继续睡下去,从而产生“秋乏”。

可以说,“秋乏”是对盛夏季节带给人体超常消耗进行补偿的保护性反应,也是对肌体在秋季舒适的气候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这是生理和生活所需要的,因此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基于以上分析,季节性的犯困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由过度疲劳、睡眠太少、机体缺水等原因造成的犯困和疲劳,就需要考虑改变生活方式,对身心进行全面的调整了。这些“困”是一种叫作“慢性疲劳”的症候群,戴安娜王妃就因慢性疲劳症候群引起了抑郁。坏消息是,要想从这种状态恢复到“健康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仔细分析,搞清楚犯困的症结到底在哪。

值得指摘的是,有人喜欢吸烟提神,这是个坏现象。身体摄入尼古丁后,会刺激大脑释放肾上腺素的指令,中枢神经兴奋起来会加剧消耗体内的葡萄糖,此时整个人就会兴奋起来。不过这种兴奋非常短暂,劲头过去以后是更深的疲倦——这也是吸烟的人会有倦容的原因。(赵鲁综合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5-04-24 第7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