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胜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4-17
选择字号:
奔流到海还复回

 

国画:黄河九曲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图片来源:昵图网

■吴胜明

【李白的两句诗,从水的循环来讲应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还复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还还。】

唐代大诗人李白《将进酒》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头,整首诗大气磅礴,回肠荡气。他的另一首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到长江时,则用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不复回,难道长江之水也是去不还吗?

在《楚辞·天问》中也提到“东流不溢,孰知其故”这个问题。长江大河东流不息,而东海从不满溢,原因何在呢?古人多以“归墟”说解释,认为水入大海,进入了海底裂缝,故此海不溢。唐代柳宗元,宋代朱熹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也未能解决。

这是个中学地理问题。

千千万万条奔流不息的江河,除了内流河,它们的最后归宿都是大海。这么多的河水注入了大海,怎么灌不满呢?大海把这些水“藏”在哪儿去了?

原来,大海在接纳百川的同时,海水也在阳光的照射下,无时无刻不在蒸发,形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大气的流动,有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又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又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的表面,形成溪流,汇入江湖,又返回到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此外,还有在海洋上空凝结的水汽,又以降水回到海洋,称海洋小循环;在陆地上空凝结的水汽,又以降水回到陆地,称陆地小循环。正是这种水的循环运动,使得大海的水永远不会灌满。

李白的两句诗,从水的循环来讲应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还复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还还。当然,这就不是李白的诗歌,更不是李白的意思了,李白是讲,我们一定要珍惜人生大好的时光,去建功立业。因为时间就像黄河和长江之水,一去不复回啊!

中国人对这个问题,最先得出正确答案的是明代中期的大文豪杨慎。杨慎号升庵,四川成都郊区人,作者去四川考察九寨沟时,曾专程到其故居景仰。在其著作《杨太史升庵全集》中,他写道:“余谓:水由气生,亦由气灭。今以气嘘物则得水,又以气吹水则干,由一滴可知其他也……众流各有穷处,至此即气化而升,不必至归墟也。”杨的著作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在福建刻印,其后于万历年间刊行于世,对中国的文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杨慎是位神童,并且是状元,文学相当了不起,只是由于违背嘉靖皇帝意旨,被贬云南。他贬赴云南,一路注意观察自然现象写成了地理专著《滇程纪》。该书记录了云南500年前就有自制冰激凌卖十分有趣的地理现象。他反对“淡所见而甘所闻,贵其耳而贱其目”;主张“见睫者不若身历,滕口者不若目击”(滕口即口传的意思)。杨慎正是在这种重视实践的精神指导下,发现了水的海陆大循环,从而解决了“东流不溢”的“难题”啊!

中国科学的不少问题是由文人解决的,尤其是一些热爱大自然的文人。

《中国科学报》 (2015-04-17 第11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