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2-27
选择字号:
一缕幽香洗心尘

 

■本报记者 王剑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渺随风还。”北宋诗人陈与义的这几句诗,描述了炉中一炷香烟悠然升腾,随风飘散的诗意场景。

爱香是人类的天性,不仅因为它的气味可以愉悦心情,同时,袅袅香烟还可以助人沉静,达到心灵净化的目的。

香道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们崇拜自然神力,“焚香”起源于上古的祭祀活动。国君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仪,除了祭祀时燃烧香木,后来逐渐发展到每天在宫殿焚烧香木。而后,上行下效,官员和贵族也开始焚烧香木,焚香日渐发展成为民间的日常需要,完成了从神化到人化的过程。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敖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香文化始于春秋,成于两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流行于明清。尤其在宋代,香料的应用和推广达到巅峰。《宋史》有记载:“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利博,故以官为市。”

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惜香如金、爱香成癖。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是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古人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面的鉴赏和感悟,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香道。

识香

在香道用材中,素有“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说。沉香之所以高居四大名香之首,缘其形成之难得、世间之稀有。沉香,又称蜜香、栈香、沉水香、琼脂、白木香、莞香,它是树木经过动物啃咬,或者外力创伤,以及人为砍伤侵蚀,或受到自然界的伤害如雷击、风折、虫蛀等,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分泌出的油脂受到真菌感染,所凝结成的分泌物。可以说,沉香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蒙岁月之积淀,入水即沉,故名沉香,它也是名贵的中草药和收藏品。

沉香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根据产地分级,在印度、泰国、越南、柬埔寨及海南等地区形成的沉香被认为品级较高。根据颜色分级,沉香颜色有五种:第一级为绿色,第二级为深绿色,第三级为金黄色,第四级为黄色,第五级为黑色。宋人蔡绦记载过“海南沉香,一片万钱”,可见在北宋时期,沉香的价格就堪比黄金。极品沉香的价值可以达到黄金的近200倍,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

品香

香道工具极其繁复,如果严格按照程序品香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品香之前必须要静心。

一般来说,香道工具箱称“乱箱”。装有点火工具的容器称“香筋建”,点火工具包括银叶挟、香夕、香筷、茑(一种别针,包香包用)、羽帚、火筷、灰押,共计7种。盛装香木和银叶的容器称“重香盒”,其中银叶材质或是银质,或是薄云母片,抑或是以金为原料。香具除了焚香之用,平时也可以放在手上把玩。

品香时香料的切割也至关重要,顺向、逆向、横向所切出的不同纹理,据说会造成香气的差异。

敖堃告诉记者,品香时,取一个小的香炉,选上好的香灰放满,中间挖一凹坑,将沉香之类香料的香屑、香片埋在香灰中,以银箔相隔,上放一块炭点燃,香料受热后香气慢慢溢散出来,缭绕不绝,此即“隔火熏香”,也是最为普遍常见的品香方式。宋时陈敬《香谱》云:“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型以之衬香,香不及或,自然舒慢,无烟燥气。”明代仙霍《焚香七要》则记载了更为讲究的隔火熏香法:“烧香取味,不在取烟……取味则味幽香馥,可久而不散。”“虽用玉片为美,亦不及京师烧破砂锅底,用以磨片,厚半分,隔火焚香绝妙。”

品香之趣在于“品”,在隔火熏香的过程中,让香气慢慢散发出来,缭绕满室,沁人心脾,与其说品的是香味,不如说是在品那份浸淫着香气的闲适时光。

古人品香的方式也颇有讲究,敖堃介绍,品香时,用右手握住香炉,左手虚拢香烟,移至鼻下,气息平缓,轻轻吸入,于是一股幽然淡雅的香味渗入鼻端。这时,闭目修神,顿感心悦气爽。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心随袅袅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意味。

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品香是动中求静、获得心灵宁静的方式——在房中摆上一只香炉,沏上一杯淡茶,焚上一炷香,闭目凝神,让心灵深呼吸。

《中国科学报》 (2015-02-27 第12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