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红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30
选择字号:
科技梦想起航时

 

■许红霞

2013年6月28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是我到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报到的第一天。兴奋、期待,伴随着一丝惴惴不安,我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上海应用物理所位于上海嘉定的远郊,在这里你感受不到繁华的街市,唯有一群踌躇满志、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怀着平和的心境、淡然的情怀默默地守护着这一片科研圣地。

从前辈那里得知我们所正在开展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第四代裂变反应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研究,这在国际上极具挑战性。每当我想到有机会参与这样重大的项目时,内心就不由得激动起来。初来乍到的我必须加倍努力学习,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光荣的使命、执着的梦想让我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干劲;能为我国第四代核反应堆建设贡献微薄之力,我感到莫大荣幸。

在燃料组的工作和学习之初,由于我对反应堆的知识了解甚少,总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部门和组里的老师以及同事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他们不遗余力地为我介绍工作内容,提供了大量学习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很快我便融入了这个工作环境。团队成员无私的帮助,似亲人般的关爱,让我体会到了“和谐如家”的温暖,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充满了信心。转眼间一年半的时间已过,在各位老师和同事的指导下,我的工作日渐进步。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许,使我对这份科研工作倍感自豪。

也许是远离尘世的喧嚣,也许是科研圣地的庄重,在这里我和每一位同事一样,享受着都市中难得的一份恬静。研究所为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好的住宿环境,整洁大方,安静舒适,小伙伴们在工作之余尽情地享受生活,放松心情。丰富的业余生活,无间的兄弟姊妹情谊,不仅给我们的工作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还帮助我们缓解了思乡的苦闷,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异乡客在“家”的温暖。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新进员工,成长为能够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的团队一员。在这段时间里,我先后完成了上级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其中编写TMSR-SF1概念设计工作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是2014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领导要求我们小组在一周内提交TMSR-SF1概念设计报告中关于实验堆燃料部分的初稿。时间紧、任务重,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确保按时准确完成工作任务,我们签订了责任书,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规划出每个成员的任务分工,这就意味着我们4个人必须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协助其他同事才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达成目标。在我们的时间表里没有标明休息时间,只有连续的工作节点和任务衔接。领导默许了我们的责任书,同时也关注着我们4个人。在接下来的3天里,我们加班加点计算出相关的工作结果,整理编排整个章节内容。为了提交一份完美的结果,我们互相反复阅读审核,核查文中的每个细节。记得周日那天,我们4个人围着电脑,逐字逐句阅读,一直修改到晚上11点半才感觉满意。当我们离开办公室时,发现整个办公楼和所里都是漆黑一片,这个点儿想必大家都已处于熟睡中。虽然我们加班很累,而且早春的凌晨还是有些寒冷,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反而内心有一丝愉悦、轻松和自豪,毕竟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

工作过程虽然艰辛,回想起来也有几分感慨,但看到自己的成长却倍感欣慰。每一份工作都凝结着部门同事的心血,每一份成绩都刻画着科研工作的不易。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很普通但不会甘于平凡,唯有立足本职,倾尽毕生精力,努力创造人生的价值,让普通的生命绽放耀眼的光芒!

(本文选自《科苑人》)

《中国科学报》 (2015-11-30 第7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