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核能安全技术高峰论坛 |
核安全管理面临重大挑战 |
|
本报讯(记者李瑜)11月2日,以“核能安全、公众认知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核能安全技术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论坛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主办,来自国内外100余家科研单位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科技部核聚变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德隆表示,从全球来看,核能已和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共同成为主力能源。其中,热堆、快堆、聚变堆是我国核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与此同时,核安全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要,是核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了解,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运行容量将达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3000万千瓦。不过,专家表示,多种堆型、多种技术、多类标准并存的局面将给我国核安全管理带来重大挑战。比如,在气候变化与生态恶化的影响下,自然灾害及衍生次生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危害性在不断加大;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应急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凸显,国际核应急管理技术领域呈现出很多新变化;社会公众对核事业与核安全的关注度及敏感程度不断增加,大力普及核安全、核应急知识,创新与公众的沟通机制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据了解,该论坛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倡导发起,旨在激发国内外对核能安全技术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首届论坛于2013年举办。
《中国科学报》 (2015-11-04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