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3-7
选择字号:
享受思考的乐趣

 
顾森
 
■本报记者 张晶晶
 
顾森总结自己做博客的最大成就感:把某个非常复杂的东西,用一种自己读来赏心悦目的方式写了出来。
 
“立方和公式的一个组合数学证明”“连分数的一个性质以及它的一个组合解释”“免分割线的多米诺骨牌覆盖方案”……对于数学专业的人来说,这些是非常有趣的题目;对于非数学专业的人来说,要理解它们可能有一点点困难。但当数学遇到文字与图画,它们一起碰撞出来的火花,却让所有浏览Matrix67博客的人赞叹不已。
 
Matrix67是一个数学科普博客,其主人却是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文科生。顾森,被一些报道描写为“数学很好的文科生”,但其实他在北大期间就读的是中文系与计算机系合办的新专业,名字叫作“应用语言学”。
 
“这个专业以计算语言学为核心,专门研究中文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我觉得听上去还不错,便欣然接受了这一安排。”高中时顾森虽然因为化学成绩太差进入文科班就读,但他课余时间参加了信息学竞赛,并在高二时拿下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得到了保送北大的资格。受限于文科生的身份,很多向往的专业都不能选,最终他接受了北大招生办提出的折中方案。
 
无来由的爱
 
采访顾森或许需要一点时间,但这位“闷骚”的“宅男”回答的问题永远逻辑清晰且侃侃而谈。记者问他是如何喜爱上数学的,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曾经和一个爱好国学的人一起吃饭聊天,当时求他推荐几本国学入门读物时,他回答说,这个玩意儿没法用所谓的通俗读物来入门,研究的途径基本上只有一条,就是阅读古代经史典籍。”
 
这令顾森感到十分好奇。“那么你最早是怎样想到读这些书的呢?”对方回答说自己也并不清楚,就是偶然接触后就爱不释手了。“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文化、诗词文赋之类的东西毫无兴趣的人来说,这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对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顾森进一步陷入沉思:“那你又是如何喜欢上看数学书的呢?”
 
顾森这才意识到,自己小时候就喜欢让母亲给他买各种各样的数学书,对速算法、数字谜、应用题巧解之类的东西非常感兴趣,“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同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很多‘80后’手里都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除了两本数学卷以外其他的书都翻烂了;我则恰恰相反,只有两本数学卷翻得最烂,其他的书几乎都是新的”。
 
讲完这个故事,顾森用一个结论回答了记者的问题:“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成长经历的关系并不大,很多东西都是生来决定的。”
 
Matrix67这个博客的诞生似乎也是“天注定”。高中时为了和同学交流信息学笔记,顾森开通了MSN Space,后来他发现有陌生人也通过某些方式找到了这个并不是那么大众化的平台,并在他的笔记中找到答案。
 
“意识到了我的MSN Space还有很多其他的读者后,自己的琐事就慢慢记得很少了,记笔记也不再只给自己看,而会把要记的东西用一种更清晰、更通俗、更完整的方式写下来。”高三信息学竞赛结束后,他不再需要记信息学笔记了。但他学到一个有趣的东西都会在博客上写下来和网友分享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化繁为简的艺术
 
2006年12月18日,顾森正式建立了matrix67.com的域名,开设个人独立博客,并把原来的MSN Space的日志迁移了过去。很多人好奇Matrix67这个网名的来由,顾森回答说其实非常无聊。
 
“The Matrix 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而matrix 这个单词本身又有矩阵的意思,是数学和计算机中的重要概念。因此,我的网名曾一度为Matrix。”但在申请和注册的过程中他发现或许和他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开始尝试Matrix加数字的组合,尝试了123和456之后,发现67尚未被注册,并且几乎在各个地方畅通无阻,索性就固定了下来。
 
顾森回复给记者的采访文字中找不到一个错字,甚至连段落格式、英文字母的大小写都没有任何错误。其完美主义倾向可见一斑。事实上他也以此为荣,每篇博客文章从写作到作图他都亲力亲为,重复校订,直到确认无误后才会正式发表。
 
不少读者不见得看得懂顾森的文章,却会被他制作的精美图画吸引住。“很多读者都说这些图制作得很漂亮,并且发来邮件询问作图的方法。”
 
顾森本人最得意的文章之一是《跨越千年的RSA算法》,这篇文章原本连载于《程序员》杂志,后经过补充后发在了博客上,总共约有三万字。RSA算法是计算机诞生之后,几千年来的数论研究成果突然产生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应用,整个过程讲述下来非常激动人心,但网络上的RSA算法介绍通常都假设读者拥有足够多的数论知识。
 
“所以,我很早就在计划,如何用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RSA算法,让没有数论基础的读者能够像读小说一样毫无障碍地看完全文,了解RSA算法的来龙去脉?”顾森想了很久,终于有一天在火车卧铺上想到了RSA算法会用到的数论定理的一系列直观解释,“这让我激动得睡不着觉,于是我立即拿出电脑写下提纲”。
 
做数学科普博客最令顾森激动的正是这点——甲跟乙手舞足蹈地交代某件事情,最初仿佛鸡同鸭讲,但突然乙自己悟到了,用非常精准、贴切的描述进行了有效反馈。这个时候甲通常会非常激动。
 
“当我找到了讲解某个东西最合适的方式时,我也是有这样激动的感觉”,唯一的不同点在于,顾森本人既充当了甲,同时也是乙,“这是我自己想到的,因而非常得意”。
 
顾森总结自己做博客的最大成就感:把某个非常复杂的东西,用一种自己读来赏心悦目的方式写了出来。
 
以无用为傲
 
顾森目前的工作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读书、写稿,做一些中学生的短期培训项目,也会去一些互联网公司或者知识共享平台做短期工作。他刻意保持着“自由人”的身份,自由地享受思考带来的乐趣。
 
谈到数学的意义,顾森的答案是“数学对于世界或者人类没有意义,这只是人类的一种兴趣爱好。或者说,数学的意义在于数学本身”。在他看来,虽然很多数学理论最后成功地描述了物理世界中的规律,也成功地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但这都只是数学研究带来的一些“副产品”。
 
“真正的基础数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把各种研究对象抽象、抽象,再抽象,最后抽象成一种我们姑且把它叫作‘结构’的东西,去探究这些‘结构’的规律。这种研究的方法或许可以用于探索世界,得到的结果或许与某些宇宙规律相符,但最终的价值仍然是在数学这个学科内部体现的。”
 
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顾森经常会介绍数学家。他给数学家“冠名”,比如费马是“最著名的业余数学家”,欧拉是“最多产的数学家”,高斯则是“最伟大的数学家”,而伽罗瓦则是唯一堪称“天才数学家”的数学家——也是他本人最喜欢的数学家。
 
顾森引用了知识分享网站“知乎”上的几句话,试图说明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无用的乐趣。但记者觉得或许他本人的答案最为合适:数学没有实际应用,这正是数学家们引以为傲的。
 
《中国科学报》 (2014-03-07 第12版 视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