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天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3-7
选择字号:
均衡办学促进教育公平

 
此次教育部关于就近划片入学的新政是“目的热,手段盲”,没有抓住根本的问题。如果能够实现各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均衡,自然可以实现“就近入学”,根本不必将其定为一项政策。
 
■本报见习记者 韩天琪
 

郑也夫
 
最近,教育部和北京市相继宣布教育新政。新政发布以后,引发了人们的热议,针对大家关注的种种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
 
《中国科学报》:此次北京颁布的中考新政取消了择校和推优。您对这一政策有何评价?
 
郑也夫:择校是赤裸裸的对教育公平的践踏,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育腐败。出台新政策是鉴于这样一个前提:北京市现在的初中分为普通初中和优质初中,优质初中和普通初中的教学水平和生源水平差距极大,以至于优质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在中考考分上差距极大。可以说优质高中的生源基本上被优质初中垄断。即孩子进了哪个初中基本上就决定了他(她)将来能进哪个高中。这个政策的制定应该正是为了打破这个怪圈。
 
我对这个政策的质疑是,如果有关部门能把各初中的教学水平建设得很接近,那就不需要这样一个政策来保障教育公平。如果各初中的教学水平还是参差不齐,那么“小升初”的竞争根本就缓解不了。
 
《中国科学报》:教育部新政规定,明年19大城市的小学100%就近划片入学。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郑也夫:首先需要问小学100%就近划片入学的目的是什么?这里可以有两个理解:一是缓解了学生的压力,抑制了升学竞争,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二是追求各中学教育质量的均衡。如果追求的是第一个目的,在各中学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果强制就近录取,那可能会有很多家长选择学区房,竞争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所以说,缓解竞争的根本手段是使各中学的教学水平非常接近,这样家长和学生就没有根据学校教学水平择校的必要了。
 
如果此次新政的目的是追求各中学教育质量的均衡,就更没有必要实行就近划片入学,只需要花力气建设各个学校之间的平等,而这种平等是非常好建设的。学校的教学水平无外乎由两个条件来支撑:一是硬件水平,二是师资力量。前者可以由政府进行投入,后者可以制定政策使各中学老师进行轮转。
 
所以我认为,此次教育部关于就近划片入学的新政是“目的热,手段盲”,没有抓住根本的问题。如果能够实现各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均衡,自然可以实现“就近入学”,根本不必将其定为一项政策。
 
《中国科学报》:有人认为,100%就近划片入学会导致好学校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有钱人的孩子与穷人孩子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对此您怎么看?
 
郑也夫:此次新政并不是走拉平各个学校之间差距的路子,而当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相互博弈的关系。此次新政的出台是经不住博弈的,接下来肯定会有学区房的争夺。学区房的争夺能够平等吗?公民钱包里的钱一样吗?人际关系和权力一样吗?这样教育不公平就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我认为,如果不走拉平各个学校之间差距的路子,此次就近入学政策终将失败。
 
《中国科学报》:此次教育部新政明令禁止各类考试和培训班,坚决查处收取择校费行为。此前教育部也发布过类似禁令,然而此类现象却屡禁不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郑也夫:我们对学校收取择校费的行为并没有屡禁,甚至还一度给予其合法性。所谓的“禁止”只是说择校生的比例不能无限扩大,但是就仅有的择校生的合法性来说,也是十分荒诞的。政府不应给予择校行为任何的合法性。比如说,我们不能说允许一个官员的全部收入中有10%来自受贿行为,收取择校费的问题与之类似。
 
由政府出台规定拉平各中学之间的差距并不好办,因为这会损害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有很多既得利益者愿意看到各中学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权有钱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水平更高的中学读书。如果各中学的水平都差不多,那既得利益者就无法占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些既得利益者中既包括有权势的家长,也包括学校。所谓好的中学可以吸引更加优质的生源,也可以通过收取择校费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各中学的教学水平趋向一致,过去种种在幕后操作的利益链条将全部断裂。但教育公平对每一个公民而言却是很好的事情,可以使孩子们不再盲目竞争。
 
当前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反腐,我认为反腐一直有一个维度未被提及,即在子女教育上的腐败。腐败官僚的腐败行为不仅仅停留在权钱方面,他们对子女教育的优质资源极其重视,在子女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事实腐败。
 
虽然我认为“就近划片入学”的政策不够到位,但我认为施行之后应该严格检查官员的子女是否就近入学,以及官员在子女入学期间有无搬家行为。这应该作为官员履历的考核。如果把当权者的子女入学情况列入政绩考核,制止住了教育腐败,没有了这些既得利益者对优质初等中学存在的保护的话,那么教育公平的改革就容易得多。
 
《中国科学报》 (2014-03-07 第5版 思想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