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3-7
选择字号:
实现理想从改变自我开始

 
教育公平是我们必须实现的理想。希望老百姓的孩子可以就近在家门口的学校安心入学;希望学校之间只有特色的不同而没有品质和等级的差距。
 
■本报记者 王剑
 

庞海芍
 
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理想,因为公平是相对的,绝对公平很难实现。一些学者按照教育过程,把教育公平分成几个层次,首先是“起点”的公平。起点公平强调的是入学机会均等公平——就是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庞海芍看来,教育部连续出台的“明年19大城市的小学100%就近划片入学;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等一系列新政,目的就是希望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中国科学报》:您觉得上述新政能否提高教育公平度?
 
庞海芍:关于小升初等有关教育公平话题,著名的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曾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我个人觉得,新政的主观愿望是非常好的,改革的方向也是正确的。“就近划片入学、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取消择校生”等一系列举措的确是遏制种种入学竞争乱象的有效政策,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通行做法。
 
但是,这一政策的实践效果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取决于能否坚持。缩小学校差距需要一个过程。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如教师流动、校长交换、投资平衡等,坚持十年,一定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竞争和压力往往是由资源短缺造成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
 
三是取决于政策能否得到社会各界支持。首先需要学生和家长的支持。由于文化传统,中国乃至亚洲的父母都非常重视教育,望子成龙的心态非常严重。很多家长都一味地希望孩子上最好的大学,学最热门的专业,有最好的前途。然而,优质资源永远是短缺的。因此,家长必须学会调整心态,给孩子选择最适合他发展的学校,这种适合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恰到好处的。
 
其次,也需要学校的支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政策,尤其是要做到信息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
 
最终,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改善,需要社会各方面均趋于公平,当前尤其需要减少特权,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以升学为例,我们在分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时,经常把板子打在大学以及高考指挥棒上。实际上,大家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激烈的竞争,从选择好的幼儿园到升入重点小学、上重点中学,到考上最好的大学,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然后有一个好的待遇、好的地位、好的收入。当前,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社会分工不同存在的收入差距和社会地位悬殊过大,才是导致家长和学生一味追求好学校,将竞争压力从大学延伸到幼儿园的根本原因。我认为,缩小社会阶层差距,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我们在择校、教育方面等诸多不公平的竞争。
 
我对这个政策首先是看好的,但是还需要坚持,需要一系列制度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
 
《中国科学报》:如果不再有名校和普通校的差别,对教育是否会产生影响?
 
庞海芍:当经济还不够发达、资源比较短缺的时候,自然会把优质资源集中用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以便产生最佳效益,所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重点校、实验班。当资源足够丰富的时候,这些现象应该逐步消除,力争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更多人有更多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具体到中小学教育,杨东平教授认为,作为一种由政府实施的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以保障公平为基本价值,是面向每一个儿童的公益性、普惠性、保障性的教育。这一性质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不能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不是面向少数人、培养尖子的教育,不具有选拔性、竞争性、淘汰性。因而,世界各国用立法的方式确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等原则。
 
《中国科学报》:我国目前还有哪些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存在?
 
庞海芍: 首先是城乡公平仍然存在很大失衡。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高考、自主招生的入学机会、考试内容和选拔方式也更有利于城市生源。这是一个在更大范围上实现公平的问题,也需要很好地加以解决。
 
其次是地区之间的不公平也很严重。例如发达城市、沿海地区和西部边远地区发展差异过大,教育资源有着天壤之别。大学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中原大省如河南、山东,大学数量较少,高考竞争非常激烈,考生入大学的机会非常不公平。这是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带来更大范围的不公平。
 
再有,社会阶层的不公平。如杨东平教授的研究发现,我国考上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近些年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个问题在教育界一直有讨论,即大学教育究竟是让社会流动更加合理,还是更加剧了社会分层的不公平。毫无疑问,如今,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往往拥有更优越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从而也使他们的子女在教育发展上更有优势,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地位和资本。
 
当然,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学者的关注并将逐渐加以解决。在这里我想引用朱永新先生的话作为结束语:教育公平是我们必须实现的理想。希望老百姓的孩子可以就近在家门口的学校安心入学;希望学校之间只有特色的不同而没有品质和等级的差距;希望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够接受一样的好教育。这理想要想实现,绝非短时间就能达到。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必须从改变自我开始。
 
《中国科学报》 (2014-03-07 第5版 思想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