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3-7
选择字号:
公平教育 坎坷之路

 
核心阅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它不仅是价值理念、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教育水平的差距首先体现在教育设施、教师素质方面,应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公开化,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各学校之间教育水平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
 
■本报记者 王卉
 


储朝晖
 
2月17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与此同时,北京也宣布明年拟取消小升初推优,并发布中考新政,取消择校生。
 
这一系列的措施显然旨在提高教育公平,遏制近年来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的种种乱象。
 
那么它在保证教育公平方面,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直都有划片啊!”“就近入学不已经推行了多年吗!”
 
尽管只是对以往老措施的强化,新政发布以后,仍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上述措施能够提升教育的公平度;有人担心新政的实施会降低名校质量;也有人认为,这些措施剥夺了孩子更好的入学机会。
 
“北上广等19城学区房还得涨。”收藏专家、作家马未都迅速在博客中对新政予以响应。他说,学生入学选择良校本是天经地义之举,孟母还三迁呢。家长们为了孩子往往不惜血本。只是良校之选择划片而施行,无意间帮了学区房。
 
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对此望而生畏:“孟母三迁的故事要压箱底了,迁不起呀!”“这不明显剥夺穷人的教育权吗?”“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只一个划片入学就完了吗,是不是只有买得起学区房的人才有资格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啊!”“靠买房子来限制入学对家长和孩子都说不过去!不要为难老百姓!”
 
也有些人担忧:“划片入学只是针对本市孩子,非本市的孩子不还是可以择校吗?这种政策只能让老百姓的孩子们更没了退路。”
 
尽管免试就近入学可以减轻升学负担,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师资条件好、教学质量优的学校读书。许多家长担心因所在学区教育资源有限,影响孩子学业。
 
“这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有人认为,“要改就改革体制,无论怎么就近入学,本质没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有办法的还是有办法,没办法的就是没办法!”
 
根本问题:教育资源均衡
 
“北京市和教育部的工作思路,实际都是试图把择校问题给抑制住,仅仅靠这个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同时与教育资源均衡紧密相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储朝晖认为,北京市和教育部的教育新政只涉及到其中一个点,而且也不是根本上的点。
 
只有公立中学师资、硬件设施和其他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均衡,真正的教育公平才可实现。这一点也是很多人的共识。
 
北京西城区一位校长认为,改革方向值得肯定,但是具体落实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北京的教育资源分配还不太均衡,甚至一些示范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差距非常大,这就造成了家长有非常强烈的择校意愿。
 
目前学生“二次流动”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学生通过“就近入学”分配过来,但是开学以后就转到其他学校,甚至根本就不到所分配的学校报到。因此,即便实行就近入学,择校之风也依然存在。要想真正破解择校难题,实现就近入学,首先要在促进教育均衡方面下功夫。
 
储朝晖介绍,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解决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就是建标准学校,即使在很偏远的地方,也建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标准的学校。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提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储朝晖认为,“教育部、北京市所发的这两个文件正好反过来了,是要求孩子在附近的学校上学,把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变成老百姓必须遵从的规定”。
 
储朝晖认为,现在遇到的难题是教育部权限也受到一定限制,有些宏观的社会问题不是教育部能够解决的。
 
《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改时,把户籍作为依据,这只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储朝晖认为严格说依据户籍是有问题的,户籍是中国特有现象,户籍本身也不尽合理。
 
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各地考虑的首先是解决当地孩子的教育,很多好学校不存在招不满的情况,这样一来一些地方自觉就把务工子女、随迁子女排除到招生范围之外。而务工子女、随迁子女在北京市占30%,在上海是40%,在广东省比例也达到40%。
 
中国留守儿童几千万名,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去年安徽就有孩子因父母不回老家过年而自杀身亡。“小学阶段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本身是一种天赋人权。”储朝晖说。
 
还需要建设好哪些环节
 
据了解,北京一直也在推行校长、教师轮岗制试点,选派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到普通学校开展管理和教学。
 
“很多问题的解决并非一刀切就能达到好的效果。均衡教育之路即使很遥远,也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储朝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根本解决教育公平,储朝晖认为有两个着力点,一是各学校的资源基本均衡。另一个是贯彻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原则,遇到上学的机会,无论孩子的家庭条件怎样,都有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机会。
 
要解决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储朝晖认为不是为应对上面某一要求、任务而采取就事论事的措施,而是要系统整体思考解决,从关键点上解决。
 
最主要的就是应改善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环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对各个学校一碗水端平,彻底抛弃重点校、中心校、示范校的思路,大力开展合格学校建设。众多发达国家发展微型学校的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
 
储朝晖同时提出不要靠政府去单打独斗,让居民、民间、专业组织去发挥作用,最关键一点是找到一个机制。
 
这个机制其实并不复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分少量稻谷蔬菜时就有一个很好的做法,由某一个人将所分物品依照户数分成若干堆,然后让其他户先取,分堆的人最后取,这个过程在各户的监督下进行,大家都感到很公平。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将这一做法总结为“分蛋糕”理论。
 
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好此理论,大家都要选好学校,让普通民众子女最先选择,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子女最后选择,并严格按这一原则制订出各地可操作、可监控的规程。
 
遵循这一原则,储朝晖认为义务教育的区域环境将会得到持续改善,毕竟,没有哪个决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到最差的学校,他们必然努力改善差校,尽快实现校际均衡。遵守这一原则,才有可能使由于权力的倾斜导致的“择校”问题得到根本性的矫正。
 
当然,在国外,标准化学校建设过程也有争议,因为孩子还是有差异的,这难以满足个性需求,储朝晖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很简单,就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要求的基础课程占60%,而40%的课程时间可依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要自己去确定。
 
《中国科学报》 (2014-03-07 第5版 思想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