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鲍海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2-28
选择字号:
心灵的天空
 
■鲍海飞
 
很多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重点学校去读书,在重点学校,有好的老师、严格的管理、良好的制度,这样,不仅“高端大气上档次”,孩子将来也一定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看了下面的新闻或许让人改变一些看法或者从中体会到一些滋味。
 
某住校学生,晚上给父母打电话,说老师给发了四张作业题,题目还没有做完,而且有一些题目不会做,请父母赶快过去帮助解答。还好,这位母亲连忙赶过去,到孩子的学校时,已是晚上九点,随后母亲帮助这个孩子一直补习到凌晨,然后才打车回家。后来这个学生经常这样,最后是父母变成了走读。不久,这孩子的父母精疲力竭,在痛定思痛之后,便决定将孩子从这个重点中学转学到了一个普通的中学。
 
新闻紧接着又报道了另一个案例。某重点小学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学校竟然要求每天背诵50个单词,小学生苦不堪言。后来这位学生的父母也决定将其孩子从这所重点学校转回到普通学校,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词汇——“逆转学”。
 
我想,这两位父母的“急流勇退”,看似无奈、辛酸的举措,实际上却是由此可能挽救了两个孩子,并将自己也解放出来了。虽然每个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的心态,但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作决定。
 
由这两个案例,我们从中又可以看到教育上更大的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结果怎样?事实上,这些年我们的教育没有多大的变化。填鸭式,生搬硬套的做法至今如此。每天让孩子做那么多题,让一个小学生每天背诵50个单词!请问这些老师每天都能做到吗?而且,教育形式和制度更是朝令夕改,今天来个摇号择校,明天又来个就近上学,后天再搞个免试推荐,重点学校更是成了特权学校。这些法、令让孩子和家长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同时也让老师束手无策。
 
在公交车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大一点的学生,那些勤学的孩子,在拿着书本一遍一遍地背。也有小一点的学生,其父母拿着书本帮助孩子学习、背诵。上周五,我就看到一对父女坐在公交车上,父亲一句又一句地教孩子在背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周一,又有幸看见了这对父女,他们还在继续背诵着那诗的最后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教师传授知识,传授方法,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和提问,学会去感悟和创造。教育是要造就一个有知识、有个性、有能力的人!
 
但如今,我们却看到教育的无力与乏力!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是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呆板地背诵和大量的习题。孩子们更是无休无止,没有节假日,没有校内外,就是多做功课,多多背诵;而教育考核的唯一指标就是学生的成绩。
 
我认为,教育首先是教师要身心放松。如果一个教师首先不能处于这种心态和心境,那么他们如何能够以乐观开朗、思想豁达、阳光和开放的态度来教育孩子?他们又如何能用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来对待教育和孩子?
 
因此,教育首先是教师要先培育自己的一颗爱心,一颗悠然、乐观向上的心,一颗大公无私的心。而教育的领导部门更是要服务学校,服务老师和学生,多作调查研究,而不是听听课,然后发布一些指令,更不能凌驾于学校之上。
 
教育不是心灵的束缚,而是打开心灵的枷锁。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一颗活泼可爱的心,教育是让孩子有一颗好奇探究的心,教育是让孩子有一颗学习的心和行动的心。而不是让孩子在过多的背诵和习题中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产生对学习的厌倦之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又如何能够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教育是国计民生,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大计。不要让更多的枷锁套在教育者、父母和孩子的身上,更不要束缚孩子的心灵。
 
在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时候,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父母,都要给自己和孩子一片心灵的天空。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中国科学报》 (2014-02-28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