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4
选择字号:
脉诊验孕,能否“赛”出科学

 

蒋志海制图

■本报记者 胡珉琦

采用简单化的挑战模式,在特定情景下,将含有局限性的结果,推广到对中医本质的评价,这种思维本身就不是科学的。这也意味着,该实验设计无法实现比赛真正的目的。

自从9月11日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布“阿宝挑战中医脉诊大师公告”,以“随机盲法测中医脉诊验孕准确率是否能超80%”,向全国三甲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中医发起挑战,“脉诊验孕”话题就牢牢占据媒体热门话题榜。

这本是一次个人挑战活动,但阿宝对此喊出“若胜利,阿宝将提供奖金五万元并终身不称中医为伪科学”,不免让人觉得其暗含中医与西医的对决意味。

看惯了那些旷日持久的网络口水战,“真刀真枪”的比拼恐怕更符合网民的期待。但按照目前公布的比赛方案,是否足以完成阿宝“以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中医诊疗手段”的心愿?

脉象是否有科学依据

就在阿宝发出公告后,认证信息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师@中医杨桢公开应战。随之,阿宝委托的新浪认证信息为资深媒体人@王志安作为活动组织者,并由专业的从事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的CRO机构制定具体的比赛方案。

按照目前形成的方案,测试将采用随机单盲设计,初定由32名育龄妇女协助参与测试。在测试中,杨桢医生不了解被测试的育龄妇女的怀孕情况,也不了解参试者中怀孕妇女所占比例。杨桢医生与参试者之间用布帘遮挡,杨桢医生不得见到参试者的面貌、体型和任何其他有关的信息,仅根据自己的切脉结果来判断参试者怀孕情况。最终,将通过脉诊准确率与尿检HCG阳性率的对比,评价切脉验孕的准确性是否达到80%。

尽管其间,双方就方案内容产生分歧,最终,杨桢接受了既定的比赛规则。杨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的主动“进攻”是有科学依据的。

他认为,孕妇尺脉脉滑,传统中医靠的是经验,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对照实验发现,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脉象参数的变化之间是有关联的。由于孕妇的血液循环受到妊娠的影响,可出现脉搏的变化,且这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实际上,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有研究人员将脉搏特征信息与疾病联系起来,比如脉搏波传播速度、波形分析等等。

不过,杨桢也明确表示,这种号脉技术在当下并不是每位中医都掌握的。

实验价值存疑

“脉诊验孕”比赛尚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但在网络平台,该话题还在持续发酵。

王志安在9月25日公布的方案中称“此次切脉验孕,仅仅作为脉搏与怀孕关系的测试,不应该因此得出其他结论”,测试目的为“验证切脉验孕的准确性”。

杨桢认为,如果论证脉搏与怀孕的关系,那么前人的血流动力学实验已经给出了答案。至于脉诊验孕的准确性,质疑者认为,抛开结果,这样的实验设计本身就没有科学价值。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程志强认为,从脉学上来讲,孕妇主要表现为滑脉或者数脉,但脉象与怀孕之间是一种相关关系,而非唯一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其他疾病或者特殊体质的人,即便是男性或者没有怀孕者也可能表现为这种脉象。例如,痰湿体质的人,脉象可表现为滑脉。

要验证号脉是否能验孕,首先要保证实验设计的效度,然后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而要保证实验的效度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确定性。也就是要保证,一个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另一个特定的变量所引起的。否则,如果存在许多其他无关变量也会对前者产生影响,就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很大误差。

无关变量越多,例如性别、体质、潜在疾病等,脉诊验孕的准确性就越可能受到影响。在程志强看来,即便在严格的实验设计条件下,这些无关变量也很难得到完全控制。

正是如此,即便是中医医生自己,对于单凭号脉来验孕的做法也是不认可的。

“中医所谓的望、闻、问、切,其中切在诊断中的权重是有限的,大约占到20%~30%,因此,才要求四诊合参,综合考虑。目的就是防止诊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减少误差,尽可能贴近事实。”程志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逻辑推论难成立

此外,杨桢强调,脉诊验孕早已不再作为怀孕的主要诊断手段,怀孕的诊断还是应该通过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等医学手段确定,这是目前中西医一致认可的。

他声明,比赛结果也只代表他个人脉诊验孕的准确性,仅此而已。他既不代表中医,也不代表整个中医界的诊疗水平。

但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认为,这场挑战的发起其实是隐含了对中医的价值判断的。

阿宝在10月11日发表的几点声明中提到,“以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中医诊疗手段,是阿宝多年心愿”,“无论结果如何,这件事情都将载入医学史册,在几十上百年后,都被人记忆和谈论”。

他在微博一直坚持其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尽管公开方案表示测试目的为“验证切脉验孕的准确性”,但是事实上,阿宝还是透露出欲通过此次擂台赛证明中医诊疗手段科学与否。

“科学问题的探讨应该合乎科学的逻辑。”刘兵指出。

假如挑战者脉诊验孕的准确率达不到80%,就意味着中医是无效的;相反,只要挑战者成功,中医就是科学。

刘兵坦言,采用简单化的挑战模式,在特定情景下,将含有局限性的结果,推广到对中医本质的评价,这种思维本身就不是科学的。这也意味着,该实验设计无法实现比赛真正的目的。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新庆看来,作为一种个体行为,如果是对非严肃性、专业性话题的争辩,那么,在保证各个参与对象的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这种媒体化的运作方式,甚至是视频直播,是无可厚非的。

“可既然发起者认为该活动对医学的意义重大,这项挑战背后所暗含的是验证一项诊疗手段的科学性,其突出的严肃性和专业性,除了要求严谨、科学的实验设计、过程监控、结果分析,是否适合采取如此高调的方式值得商榷。”

在目前的比赛运作模式下,对战双方很难仅仅代表个人,在公众眼里,他们可能正是分别代表了中医和西医两个群体,比赛结果也就超越了两个人的事,因为舆论所传达的内容往往大于比赛的内涵。而一旦比赛本身存在不科学的因素,就可能对大众认知产生误导,无论是贬低中医还是神化中医。

《中国科学报》 (2014-10-24 第14版 关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