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3
选择字号:
飞驰吧,双鲨!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上,银鲨Ⅲ在赛道上奔驰。

赛车,虽然要求人们时常跟机械打交道,但它并不是一项冰冷的运动。每个人都展示自己的特点,车队就有自己的魅力。

■本报记者 温才妃

发动机的轰鸣声中,蓝旗扬起、赛车避让,黑鲨Ⅴ、银鲨Ⅲ在赛道上风驰电掣,一路赶超。在10月18日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上,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以下简称车队)夺得内燃机赛车、纯电动赛车亚军(其中纯电动赛车为国内第一名,另有德国、印度等三支境外车队参赛)。

去年因发动机漏油他们没有完赛,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完赛”。

造一辆车、得赛车冠军……队长董路宁曾经的梦想都逐一实现了。如今他的梦想是带领队员们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从无到有

“这辆赛车是你们做出来的吗?”总有一些好奇者上来就问得很直接。在他们的想象中,大学生开发一辆赛车显得不可思议,“顶多只是买来一辆赛车,让大学生来开开”。甚至有人质疑他们不务正业、吹牛,冒用国外的技术。

“参加大学生方程式比赛的赛车100%都是大学生设计、开发的。” 面对一张张疑惑的脸,董路宁总要澄清。

这还要追溯到5年前。2009年,全国车辆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项目,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胡纪滨是该指导委员会成员。他在学院汇报完该项目之后,所有人都很振奋。

尽管当时的条件并不十分健全,但说干就干的精神并没有输给没地、没钱、没人的现实。露天厂房里,在时任辅导员徐彬、副教授王震坡的指导下,学生们精神亢奋,冬天冻得几分钟一跺脚,夏天被蚊子叮得只能穿长袖。无数个昼夜后,一辆造型简洁的内燃机赛车诞生在工厂里。它的名字叫黑鲨I,从此该车队的赛车都以“鲨”(黑鲨系内燃机车,银鲨系纯电动车)命名。

从第一年开始,车队就坚持“不要求华丽,但胜在比功率上”的理念,所设计的车没有华丽的车身、精密的电子控制。“用‘目标引导设计’符合工程师培养的理念,用赛车项目培育人才是我们目的所在。”车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泰鹏说。

初期的“黑鲨”“银鲨”就实现了60%~70%的原创开发。但也有为了买到一个个汽配件,车队人员几乎把整个北京的汽配城转了个遍的时候。后来技术成熟了,这样的情景也就逐渐被技术攻关所代替。

2010年11月,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上,黑鲨I在全国21个以车辆工程见长的高校代表队面前技压全场。第二年,黑鲨系列赛车蝉联国内赛冠军。一时间,媒体的目光对准了这支大学生车队。提到大学生开发方程式赛车,越来越多人的反应不再是质疑、轻视,而是“原来他们就是那支大学生车队”。

然而,幸运女神没有继续眷顾他们,等待他们的是更严峻的挑战。

站起来

赛事进行到第三年,车队打算一举蝉联第三届国内赛冠军。他们兴致勃勃地在造一辆新车,加入国际上通用的气动换挡技术,准备在参加国内赛之前,先去德国赛场上“练练手”。但由于时间紧、状况多,直到准备运输的前一两周,新车都未能造好。

当时,身为指导教师的董路宁下了一道死命令——用去年的车参赛。学生的情绪陷入低谷,教师们整整做了一天半的思想工作才勉强同意。

屋漏偏逢连夜雨。赛车经过一个半月的海运、海关停放,“当我们通过前两项车检终于可以着车时,突然发现发动机打不着了。”董路宁告诉记者,如果当天晚上不能通过剩下的车检,意味着他们的车还未出现在赛道上就已经出局了。而他们的肩上还有作为第一支亮相海外的中国大学生车队的尊严。

“车队所有的人都在以跑的速度工作,所幸的是我们终于在关门前1小时完成了所有的车检。”董路宁回忆,当中国车队出现在赛道上,广播里是一片褒奖之声。尽管已错过前两项比赛,但在那一刻,他们的眼里放着光。

回国后,他们结合德国学来的经验,在一个月内重新制造了一辆新车——黑鲨III。中国赛前半个月,它终于跑起来了。大家重新振作,并觉得三连冠在望。

可是,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件发生了。参加国内赛途中,车行至山东省德州市境内,运输赛车的货车莫名起火,熊熊大火将扳手都烧到变形。坐在另一辆大巴上的队员被直接送回了北京。“我最难受的一个瞬间是不同组的学生不停地给我打电话,问发动机能用码?悬架能用吗?听我们说没戏了,学生在车上哭成一片。”董路宁回忆。

第三年,因为烧车事件,黑鲨III以及同行的银鲨II还未来得及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就永远地消失了。他们三连冠的梦碎了。

车、工具全部烧掉,一切都打回了原形。这对车队来说是一次“挫折教育”,更是一次转折性事件。

2012年,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院长项昌乐全力支持建设大学生机械创业实验实践中心,700平方米的场地面向全校机械类团队开放,并向每一家与学院合作的企业推荐方程式项目。

车队随即投入单缸发动机研发,车身重量得以大幅减轻,并在悬架调校上有所突破,赛车在弯道运行速度增加。

去年时任队长倪俊还组织拍摄奥运歌曲《站起来》,“站起来终点没了,起点也会在……”伴随着歌声,他们走出阴霾,走向下一个起点。

孩子们

董路宁说,每个人都对车队有不同的贡献方式,多样化的方式使得赛车线条、造型、涂装不死板,“每个人都展示自己的特点,车队就有自己的魅力”。

倪俊,人称“科研疯子”。他在本科期间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系青少年创新领域最高奖项。他曾用一年半自学完感兴趣的汽车领域本硕博课程,当队长期间他的悬架调校与设计达到专业水平。

电车队成员刘迪经招募成为“中国纯电动方程式赛车国家队”的工程师,有趣的是,他成为这支中国队伍中唯一的中国工程师。

华淼原为田径运动员,一直做着当专业车手的梦,之前并不被人看好。他每周4次疯狂练习,坚持了3年。有一天他捧着中国卡丁车锦标赛冠军的奖杯出现在人前时,所有人拜服了。

做车身设计的陶文锦,悟出一个道理:“只要自己认定的事,去努力就有可能实现。”于是他休学创业,成为北京最早一批做3D打印的企业家。

发动机组的张闯是个不紧不慢的北京人,他最大的特点是能熬。他曾经接线一昼夜,几十根线从四面八方而来最后要汇到一个接口上,就在他的慢性子中“搞定了”。

试车的那几天,传动组的贾辉总喜欢抱着气瓶睡觉,生怕气瓶磕碰影响换挡。车架组的东北女孩刘力源遇见别人不爱惜车身时“脾气挺直”。

“这里不用像学生会那样毕恭毕敬,太拘谨了反而别扭。”负责运营的杨航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车队的氛围,工作之余大家会聚在一起烤肉,一时兴起学艺术的队员还能献上个二胡演奏。

而董路宁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队员们的梦想。队友们说他追求完美,看起来比较严厉,但是他认为“能够帮助队员收获人生中成功的履历,不追求跟他们感情亲厚也算值了”。

《中国科学报》 (2014-10-23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