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贡晓丽 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2
选择字号:
解析医改中的“北大医院样本”

 

北大医院是一个标本,具有示范作用,医院在管理与改革中,不求大,不急功近利,只求稳、求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刘玉村

▲北大医院新门诊楼


 

▲北大医院院内水准原点

■本报见习记者 贡晓丽 记者 张思玮

8年前,刘玉村参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院长应聘答辩时就提出,医院的办院宗旨将继续秉承“厚德尚道”的院训,坚持“以人为本,员工至上”的办院理念,以“继承、创新、和谐、竞争”的办院方针,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和谐的环境中良性竞争,将北大医院建设成为“员工工作的乐园、人才培养的沃土、科学研究的殿堂、医疗服务的圣地、国际交流的中心”。

8年后的今天,北大医院正沿着当初刘玉村预设的轨道有序前行,进入了百年历史中的“最好时期”,可谓“政通人和”。

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例数等医疗指标近几年均逐年递增20%左右,远高于北京市同类医院平均水平;医患纠纷从2006年的2.29‰下降至2014年的1.18‰;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均名列前茅……

在医疗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北大医院坚持先文化、后经济、核心价值促发展的路径,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索之路。

先举文化大旗凝聚人心

作为我国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医院,成立于1915年的北大医院是位于北京老皇城内唯一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也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

悠久的历史为医院积淀下深厚底蕴的同时,也为医院的发展积累下了各种问题与挑战。

由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北大医院在2006年党政领导班子的换届前期,跌入了医院发展的谷底,医院人心涣散、抱怨声频发,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难以保障,医院负债经营……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刘玉村上任伊始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迂回的策略——走群众路线。

上任3个月内,他一共召开了25场近800名医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间智慧。

“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心与心的交流,使大家重新树立起了北大医院人的主人翁意识,也将我对医院管理的理念和思路渐渐地渗透给了大家。”刘玉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此之外,刘玉村还发动党政领导班子下到基层偏远山区、革命老区服务大众。同时,北大医院为革命老区捐资筹建村卫生室,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下乡活动表面上看只是业务锻炼,但其实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好机会,各个科室的骨干有机会进行长时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院领导与群众的交流机会也随之增加。同时,通过为百姓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医务工作者也增强了信心与使命感。”对于下乡活动的意义,刘玉村一语中的。

渐渐地,整个医院的风气逐渐好转,而这一切,刘玉村都看在眼里,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开创性地将北大医院“厚德尚道”的院训简单地诠释为“厚道”。

“医生对病人应该厚道,院长对员工应该厚道,病人对医生也应该厚道。”刘玉村对“厚道”一词作出如此解释。

如今,写有“厚德尚道”四个字的院徽LOGO遍及医院的建筑上、仪器设备上、办公用品上、医院职工的名片上以及会议报告、科普宣讲的幻灯片上。

“这也潜移默化地印在了全院工作人员的心中,影响着大家的思想行为,大家也都‘厚道’地从事各自的工作。”刘玉村在出席各种场合时,都会大力宣传“厚德尚道”的医院文化。

后续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

刘玉村在其上任的头四年时间里狠抓医院文化建设,因为他坚信:“只要把文化做好,大众的口碑好了,经济一定会随之改善。”

事实也确如刘玉村所言:现今的北大医院年门诊量比2006年增长近一倍;手术例数由 1.5万余例增加到3.4万余例;各项指标都翻了一番。

同时,医院的经济收入也相应地有了大幅提升。

在以文化建设为引领的医院发展中,北大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经营等各个方面都进入到了良性发展的快行道。

为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稳步前进,刘玉村着力完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并进一步将科室绩效细化到对个人的科研绩效考核,“评价个人的科研工作一定要力争全面、客观、公正”。

与此同时,不满足现状的刘玉村还力促北大医院与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院成立毕业后教育合作中心,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系统的、有计划的“胜任力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大医院的全科医学教育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刘玉村总结自己的初衷时说。

软实力的提高给医院带来了切实的名誉与声望,同时医疗设备、医院建筑等的迅速发展,也是刘玉村极力为北大医院带来的硬件上的增益。

2006年的北大医院,消化内科竟然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胃肠镜;由于缺少B超,妇产科的病人选择到周边的医院去做B超,然后再回来就诊。

“当时的北大医院既缺核磁、CT、放疗、核医学等‘核武器’,更缺B超一类的‘常规武器’。”刘玉村回忆说,“医院只能尽量克服经济困难自主解决‘常规武器’,寻求国家支持配备‘核武器’。”

如今的北大医院早已今非昔比,在刘玉村带领下,以及全体员工兢兢业业的打拼之下,装备齐全的北大医院既能满足日常广大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求,又能够解决疑难杂症的辅助检查需要以及为干部保健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为了给医院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刘玉村毫不犹豫地敦促医院实现“改三建三”的硬件建设。

彻底改造妇儿病房楼、科研楼、旧门诊楼;新门诊楼深受好评;开工建设保健中心;全额资助城南院区……

刘玉村欣喜地透露自己的心愿:“‘改三建三’实现之后,在不久的将来,医院一定能以一流的建筑、适度的规模、便捷的流程服务于广大患者。”

在医院的硬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刘玉村又琢磨起另一条发展道路——“抓硬件,促学科”。

“医院不仅拥有一流的专科,而且还有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在较强的综合实力之下,学科规划和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理清方向的刘玉村坚定地在院内贯彻起“抓两头,促中间”的指导思想。

“‘两头’就是既要支持优势学科的建设,又要促进薄弱学科的发展,‘中间’的学科看到其他学科发展得如此迅速,也会激发出他们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刘玉村还强调,只有平衡各学科间投入的比例,才能让医院的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优化。

重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看着自己携手8年的医院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医院的“大当家”,刘玉村有说不出的喜悦与历经坎坷的经验之谈。

“要抓好医院管理,首先要抓好干部管理,想要稳住大家的心,首先要稳定住中层干部的心,抓住了科主任,也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独到的“科主任中心论”即刘玉村总结的管理经验。

为此,医院建立了每周五下午召开“行政周会”例会的制度。

“这个例会为临床科室与管理部门之间搭建起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国家的大政方针也会在这个会上进行通报,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对例会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刘玉村介绍说,“每次例会都不拖时,一个小时,简洁高效。”

而且,利用“医疗管理短信”平台,医院还能及时将医疗管理信息发布到基层医生,达到信息共享,促进共同执行。

干部之外,人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刘玉村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并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院工作的重点。

“临床骨干要有专项经费支持培养,同时要完善人才遴选制度。医院的发展说到底是要靠这些人才维持的。”刘玉村说。

作为一院之长,为医院作出的所有决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救治的服务质量,这也是刘玉村高度关注的问题。

上任仅一年时间,刘玉村即提出了针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三三三一”工程。

该工程的内涵是建立严密的三级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高效的三级会诊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三级医疗投诉管理体系以及建立院长查房制度。

刘玉村坦言,提出该工程的目的是“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刘玉村没有放松护理质量管理——医院在支持护士们的工作时向来“要枪给炮”。

“只有护理工作得到大力支持,护理人员们才能用爱心、诚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来照顾和关爱我们每一位患者。”对此,刘玉村还有自己的见解,“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用自己的爱心去争取社会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再认识。”

与北大医院同行8年,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刘玉村仍不改初心:带领北大医院成为医疗行业的“水准原点”。

水准原点是一座由花岗岩砌成的希腊式建筑风格的小石屋。这座花岗岩与北大医院同时诞生,并坐落在北大医院第一住院部院内,曾是计算测量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海拔高度最原始的基准点。

“水准原点是一个标准,北大医院要成为医疗服务行业的水准原点和行业表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刘玉村期待着北大医院永远的辉煌。

延伸阅读

北大医院科研亮点频现

科研工作一直是北大医院的优良传统,医院成就了众多医学大家,拥有一批国内首创的专业学科及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成绩的获得与传统的承继不无关系。

如今,全国兴起SCI论文热潮,“唯SCI论文数量论”开始被科技界质疑和反思。北大医院在重视数量的同时,又率先重视SCI论文的质量。这时,北大医院回到了“榜单”的前列。

注重临床研究也是北大医院的一贯传统,多项中国第一的成果都是为解决临床难题而诞生的。

较为突出的临床课题有:2008年,黄一宁教授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脑血管疾病和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的国际化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课题;2010年,赵明辉教授承担卫生部公益性行业项目科研专项基金“泌尿系统重大疾病防治研究”,袁云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课题。

近年来,北大医院在团队与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2010年肾脏内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基金,这是北京大学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临床学科。

北大医院还是全国最早对科研工作进行考核的医疗机构之一。医院各科室产出的SCI论文、著书、成果、专利等成绩都按一定的权重折合成分数。

从服务型管理到引导型管理转变是北大医院科研处工作的亮点。这几年科研处吸收高学历人员充实到专职科研管理队伍,并转变工作方式,实现了单纯型科研管理服务向组织引导管理的转变。(陶朵朵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4-10-22 第5版 医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