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62cm,体重54kg,体重还算标准,但 “人体成分分析”体检项目却让体检者大吃一惊。测量出来的体脂肪量高达体重的34%,超过了正常范围。
一直以来,人们总关注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是否在标准范围(20.0-23.9)内,却忽视了有些人尽管体重指数正常,但身体脂肪比例过高,肌肉含量低。“隐性肥胖”是身体发出亚健康状态的又一信号。
营养师文静表示,看不见的肥胖更加危险。过量脂肪组织会导致雌激素和炎性细胞因子异常增高,从而诱发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因此,“隐性肥胖”不容小视。
医院进行测量时,除了腰臀比例外,还可通过人体脂肪成分分析测定人体脂肪率、内脏脂肪面积以及皮下脂肪厚度等。若超出相应的规定数值,即可判断为“隐性肥胖”。当男性人体脂肪率大于20%,女性大于30%;或皮下脂肪厚度(肩胛骨下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之和) 男性超过34 mm,女子超过45mm时,就表明是隐性肥胖。
要想预防和减少“隐性肥胖”的发生,营养师文静认为,仍然是要从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两方面来着手。
一方面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充足供给,保证蛋白质摄入。要清淡饮食,正常人群每日推荐用盐6g/天,油25g/天,建议使用标准的油盐称量工具。
坚持运动,选择一到两种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健身操等,每周4次,每次坚持30~60分钟。此外,每周体重不宜下降过快,最好控制在0.5-1kg/周。否则,仅仅单方面改变膳食结构、减轻体重,通常会造成肌肉量和脂肪量一同降低,仍起不到健身的作用。(史俊庭 高歌)
《中国科学报》 (2013-09-06 第18版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