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19
选择字号:
想替橘农挑担水
 
■李伟钢
 
“早上,从5点到8点半,可以挑三四十担。有一回,往山坡高处担水,三十个来回的负重往返,让父亲元气大伤。” 读到翟自洋的《父亲的橘子旱死了》,竟引来深沉感慨和相关联想。
 
年过花甲的老果农,本来在城里有个“干大事”的好儿子,含饴弄孙,吃穿无忧。但老人家喜于农事,勤耕田间,收拾出满山青枝绿叶的果园,甚是喜人。然而,干旱来临,他不甘心于靠天吃饭,山上山下,挑水浇园。
 
如果一担水大约40公斤,上山一趟200米,每天平均按80个来回算,老人家这一天是要负重行走至少16公里,但也只是能浇树3200公升水。据相关资料,如果按社会总用水量统计,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用水7800公升,巴西人用去5600公升。文中的老父亲为棉花绝收和橘树枯死而悲凉,我同时也为橘农这种原始的、和 “刀耕火种”有比的耕作方式而伤感。
 
思绪穿越到38年前,笔者当时在宛西的一个山县乡村插队。记得是在秋种(小麦)和冬收(红薯)间的短期农闲时,便和乡亲们一起上山砍柴, 以备冬用。农家乐,大家伙儿一起穿梭于林丛、嬉笑于山间,很快就收拾好两捆柴草,准备下山。
 
农友们把柴捆得紧紧的,插上扦担,成为整体,走起路来能赶着脚步,胳膊甩着,很有节奏。而当时还不到17岁的我,却遇到了麻烦,由于柴捆得不紧,走一会儿就松懈了。山路狭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小溪,夹在砍柴人的单形队中,我双手抱着扦担,一点不敢松动,低着头,跌跌撞撞地向前走……还好,途中休息时,一位叫鑫力的农友为我重新收拾了柴捆。
 
走完二十余里的砍柴路,回到“家”里,肩膀红肿,双脚打泡。当然,晚饭还是要自己做的。
 
上个月去巴西东北部阿拉果亚斯州首府、著名海滨城市马赛奥开会,去程刚好是在上午,天高云淡,气象万千,欣然拍下沿途不少景象。特别是对大地上出现一些绿茵茵的圆圈,引起极大兴趣,连拍几张。这是一些大农场使用移动式中心支撑灌溉系统浇灌农田后呈现的效果。
 
距巴西利亚有500余公里的内地,有位老华侨经营一个大型农场,以其名字命名的:马首道农场。当年有幸带家人去参观过,亲眼看到这个系统浇水时的壮观。其移动式中心支撑灌溉系统半径在400~800米间。即使按500米算,转上一周,就形成了直径为一公里、78万余平方米的大圆圈。
 
在果亚斯州有一个养牛场,草地大约有100公顷,饲养着1100头良种牛,平均每公顷11头。使用移动式中心支撑灌溉系统,半径564.19米,11个水塔,灌溉成本在每公顷800~1700美元间。6个月下来,总支出约18639美元,纯利润达67460美元。这是一种相对投入少,见效快的现代化农业技术。
 
挑过担子的布衣,知道肩头的分量。耕作田间的农家,明白庄稼绝收之痛。
 
假若主管领导能到橘园一趟,为绝收的农民们提供必要的生活补贴或帮助。并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拿出行之有效的改善农民耕作技术举措来。这也许就是翟老先生的今日之梦。
 
如果有一天,本人能到翟家橘园,一定不是收获的季节,只想替橘农往山坡高处挑上一担水……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gang
 
《中国科学报》 (2013-08-19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