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楷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19
选择字号:
也说建设美丽农村
 
■陈楷翰
 
近日去泉州南安县一个镇参观生态农业建设,在村长家遇到了该镇林姓镇头儿,一时兴起聊了起来,很是投机,结果误了参观,搞得大老板和另一位搞规划的陪坐了半天,很是不好意思。在一方面感叹现在有些乡镇基层领导素质颇高之外,也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一些忧虑:新农村建设喊了很久,除了附带房地产别墅开发性质的“生态农庄”搞出样子外,基本都是形象工程,把上级那百来万拨款花完了事,表面上看光亮亮,里边却是驴粪,根本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味道。有些有能力的乡镇干部想借助拨款启动新农村建设滚动发展,又受到现有政策的干涉,十分尴尬。
 
沿海富裕地区从传统散户式农村要向新农村转变,要解决的就是:
 
1.村民集散问题,也就是必须用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农民从原先散居状态汇集成小区。
 
2.饲养业和工业等从先前散居状态汇集成小区,以解决点源污染问题和基础设施问题。
 
3.零散土地和林地从原先分散为个体使用,转化为成片规划开发。
 
4.新农村框架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不能整理好后放任自行发展,那样很快又要在市场下分裂或被官员吃空。
 
要解决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社会关系,正常情况,100万哪怕做道路硬化都不够,该从哪里入手?
 
传统思路是搞出新的实业来,比如集约化生猪生产,由此带动人财物的自发集散,一步步带动发展。但这招汇集社会游资难,受市场干预非常大。或者实施土地置换,划拨出大片林地种植贵重木材药物等,这招汇集社会游资容易,但很容易导致掠夺性开发,造成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破坏,对后续的新农村建设不利,而且土地置换于政策也不允许,即使允许,百姓没有收益,将面临的阻碍也很大。也就是说,这些增加墒值的方式的对社会热力学和动力学需求很高,实施难度大。
 
比较新的思路是规避政策,搞生态化农庄,在农庄内搞变形的别墅,以吸引离乡富裕人士和社会游资的进入,由此带动乡村基础建设的改善;进一步利用生态化农庄内别墅建设的获利,以及进入别墅者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开始实施村民聚集和土地林地聚集措施。一旦集散成功,则容易自发进入经济作物和经济林的营造,一旦营造起来,则后续的农民小区——工业畜牧业小区——隔离林——大农田和大林地格局就很容易生成。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也容易形成,农村空巢现象也因资金的进入和长期的经济发展后劲(比如樟树林需要长期的弱劳力养护等等)而改善,最终实现市场化配置人员,解决目前十分严峻的城乡差距,这种方式主要是依靠人性需求,无形资产的资源化,其墒值并无很大增加,实施的社会动力学要求低,不需要过大的外加资源。
 
这只是举个例子,列出我设计的一种发展模式而已,林姓镇头儿也很赞成。我觉得当地官员必须先有资源精选能力和推动滚动发展的能力,否则光依靠小儿科的“指导和管理”,连个农村都建设不起来,更不用说建设一个市,一个省,一个中国了!君不见一条马路天天拆,美好山河处处挖,黑臭污水四处流?
 
但该新思路全部卡死在政策允许上。政策不允许,想长期规避政策都难,离乡富裕人士,社会游资,城市有钱人都不敢买!
 
另外,即使政策修改了,这块“大肥肉”必定成为各部门各官员厮杀的地方,一个规划不好,又是“烂尾楼”……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中国科学报》 (2013-08-19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