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操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9
选择字号:
“官科”应该帮助“民科”
 
■张操
 
最近有一则新闻:郑晓廷,一位民科,他在今年3月15日的《科学》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论文,通过11件保存着后肢羽毛或皮肤结构的早期鸟类标本,揭示了早期鸟类的进化过程——始于四肢均有翅膀。仅仅过了3天,《自然》上又发表了他的另一篇论文。3天之内,在两个顶级刊物上连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这在整个学术界都是极为罕见的。更难让人想象的是,郑晓廷只有初中肄业的学历。郑晓廷本人并不违避自称为民科。
 
我要说,郑晓廷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是民科的榜样。
 
我在退休以前是个物理学的专业工作者,属于“官科”。我在2003年从美国退休以后,依然是个爱好科学的学者,可以算是“民科”。在英文中,scientist可以翻译成科学家或者科学工作者。我认为一个人只要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不管是“官科”或者是“民科”,都可以称为scientist。
 
由于我的经历,我有不少“官科”朋友。例如,近年来,我曾经与六位中科院院士交往过,与其中两位院士经常交往。主流派的“官科”学者,由于得到正规的大学学习,又有稳定的工作,平均学术水平比较高。现在,中国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在世界上已经名列第二位,它们多数是由“官科”学者们发表的。论文数量多,是件好事。可是,我们可以反问一下,属于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有多少?实验上发现了哪些新的效应?理论上得到了哪些新的公式?能够转化成实际应用的成果又有多少?这样一问,“官科”的学者似乎没有理由看不起“民科”的科学爱好者。
 
我也有一些 “民科”的朋友,他们虽然研究条件差,没有国家资助,可是思想比较开放,而且往往能够锲而不舍,坚持长期研究。在“民科”中,鱼龙混杂,这是正常现象,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作个比喻,在大量泥沙中,可能有少数金粒。“官科”学者们应该爱护这些金粒。
 
然而不可否定,在“民科”人士中的确有少数坚持错误的狂妄之徒,这也无妨大局,大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大浪淘沙。这些人将在时间的考验中被淘汰。
 
多数“官科”的学者有自己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没有时间研究“民科”的作品,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有些人对于“民科”人士不屑一顾,收到“民科”的论文往往只看标题和名字,就往垃圾桶里一扔,这是缺乏爱心的做法。我相信多数“官科”学者还是愿意善意地对待“民科”人士的,有些学者还很耐心地进行网上学术讨论。总之,我希望“官科”应该多多帮助“民科”,“官科”与“民科”应该多交朋友,并且有更多的理性的对话。
 
http://blog.sciencenet.cn/u/bugu234
 
《中国科学报》 (2013-07-29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