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2
选择字号:
何为大师,何以为大师
 
■徐耀
 
大师,伟大的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师之称谓,落脚点在于师,而非大,于师中取道德高尚、育人无数、成绩卓著者为大师。因此,大师并非与专家等同。再厉害的专家,若没有培育人才的欲望和能力,那也只能是个体的专门之士。
 
我们常常感叹中国没有大师,需要引进大师。果真如此吗?
 
我喜欢看冯友兰的哲学著作、黄仁宇的历史著作、张贤亮的小说,从中可以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如果能亲为这些人的弟子,固然可以面聆教诲,当然,读他们的书也可以受益匪浅,这样的人可以为大师矣。
 
大师之大在于思想传播之广,而非得过什么大奖;在于品德高洁之行,而非蝇营狗苟、拉帮结派之为;在于谆谆育人而不倦,而非名利追逐之不疲。大师之大固然要有真才实学,若果真思想远播,自然有真才实学。无论大师有多少种个体类型,最终要回归“师”,对别人的思想没有影响,则成果再多,也不能成为大师。以上种种,就是“中国有数千院士,社会却依然慨叹没有大师”之故。
 
谁为大师?人人可为。
 
如果人人希望别人成为大师,就不会有大师。当一个人豪屋在居、香车在乘、美女在怀、美食在啖、美景在览,志得意满之余,酒足饭饱之际,偶然一叹大师之缺,何以为真?大师之为大师,必不在意衣食富足,而在意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让别人当大师承担社会责任,自己埋没于物欲,这是自私的想法。只要一个人内心真正追求,则人人有成为大师的可能,正如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说“人人可以为岳武穆”。
 
大师不可以引进,大师也不可以培养。
 
以高额报酬引进的只能是专家,大师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看上金钱地位的也断断不是大师之质。配置优越的资源以培养大师亦不可取,谁有那个慧眼识得年轻时尚未崭露头角的大师?
 
大师一定要自然成长。培养大师实则领导为了政绩。社会一直是那个规律,大师之才也一直有,但如今的社会风气让他们无法显露,因此不可断言中国无大师。
 
人人可为尧舜,人人可为岳武穆,人人可为大师。有了这个社会思潮,则大师不远矣。(http://blog.sciencenet.cn/u/ICF2009
 
《中国科学报》 (2013-07-22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