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正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12
选择字号:
新中国水电建设的创新旗手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
 
我知道潘家铮的名字,是在上世纪70年代、建设葛洲坝的时候。有一次,我和水电部的几位司局长闲谈,劝他们常去葛洲坝的设计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沟通,不要光用公文来往。他们说,长委的干部不好打交道,不太搭理他们。在谈话中,他们谈到,从北京去长委的技术干部,只有一个人非常受尊重,这个人叫潘家铮,他去长委时,还被邀请作报告。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才,当时他是北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总工。经部党组研究,调任水电部的总工。在多次工作中,感受到他那种追求真理、不惧权威的创新精神。
 
第一次是有关葛洲坝二江泄水闸下游消能设计的争论。有一位国内的水工权威向中央提出,长委设计的轻型消能设计不安全,建议改为重型。我们委托潘总和曹楚生同志主持复查。他们研究后,肯定了原设计,否定了权威的意见。经过建成后的长期实践考验,证明了他们的结论。第二次是有关黄河龙羊峡的坝址安全问题。1983年,世界岩石力学权威、奥地利的缪勒先生在考察龙羊峡工地后,认为坝址地质不安全,需要大大增加工程量,使国内震惊。我们委托潘总去现场复查。他在现场主持讨论后,认真分析了计算成果,否定了缪勒的意见,肯定了原设计。经过龙羊峡建成后长期运行的实践,验证了他否定外国权威的结论是正确的。
 
对潘家铮创新精神最严峻的考验是担任三峡论证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兼总工程师。三峡能否兴建、应否兴建,是水利水电界长期争论的大事。潘总过去所在的单位、他过去的领导和同事,很多都是“反对派”。水电部党组建议由他任论证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兼总工程师,对他的压力是很大的。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下来,并兼任枢纽工程及地质组的专题组长。这个专题组要答复的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会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投资和工期都大大超过预算的“无底洞”?工程建设的实践验证了他们的论证。
 
潘家铮同志本人,并没有国外留学的学历和国外工作的经历,他就是一位浙江大学毕业、在新中国建设中成长的科技干部,但他将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技术水平,引领到世界第一位。他靠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度负责的实践精神,最基本的,是他对科学真理的热忱追求。
 
只有真理,没有权威,这是他的人生哲学。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吃第一只螃蟹”,这是他的人生追求。
 
潘家铮同志走了,但他的功绩将永远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他的创新精神将永远引领着我们继续攀登科技的高峰!
 
《中国科学报》 (2013-07-12 第6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