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5-30
选择字号:
侨民高考的超国民待遇从何而来
 
■冰启
 
原来不能在京报名高考,可变身美国公民之后,却不但能以侨民身份高考,还能享受加10分的待遇。考生张图的悲喜剧,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有舆论由此质疑侨民的“超国民待遇”。这当然可以说是分析这一问题的一个角度。然而,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取消侨民内地高考的“超国民待遇”,并不能带来内地考生的高考公平。
 
变身外国公民以侨民身份在内地高考,这可以说是少数家庭的无奈之举。如果内地高考没有户籍限制,他们用得着动这般脑筋吗?或者有人说,把这条路也堵死了,大家都一样,不能异地高考就统统不能,维持不公平现状,感觉也好一些。
 
在笔者看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对升学考试提出更严格的身份要求,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扩大高考公平的思路应该是,取消高考报名的身份限制,实现不设门槛的自由报考、自由申请入学。
 
其实,侨民之所以有所谓的“超国民待遇”,与北京、上海等地考生有更高的高考录取率(尤其是一本录取率)一样,是由于高考报名、录取实行身份限制。对内地考生来说,就是户籍限制;对外籍考生来说,则是加入外籍年限、原有国籍限制。由于限制的范围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公平”,但说到底,只要有限制,就有不公平。因此,推进公平,就在于取消限制。
 
眼下,教育部出来解释称,对加入外籍者报考我国大学有年限限制(要求入籍至少4年,且在这一国家学习生活两年),并表示这一限制也适合于以侨民身份在内地报名参加高考者。而根据教育部此前出台的规定,年限要求只适用于以留学生身份申请我国高校,对于侨民内地高考,其实并无年限要求,只要符合地方高考报名规定即可。而地方高考报名规定,只要求考生有侨民居留证——北京教育部门回应称加入外国国籍不能立即在京高考,指的是加入外国国籍要在内地高考,还得办理侨民居留证,所谓的不得立即,其实就是办手续的事。有舆论认为,这一漏洞应该进一步堵住,这样一来,通过变身侨民在内地高考也就无法“制造”不公平了。
 
笔者相信,只要出台限制,这一“漏洞”确实可以堵住,可问题是,这些人变为外籍人士之后,他们以留学生身份报考内地大学,门槛要低很多——鉴于我国大学的国籍竞争力,到我国来攻读学位土生土长的外国学生并不多,而为了追求国际化指标,不少举办留学生教育的学校对留学生的资格审查并不严,而且入学门槛也很低。举例来说,一个在我国高考中考上一本都很难的学生,如果以留学生身份申请我国的大学,很有可能顺利进入北大、清华。这是教育部在2010年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规范招收留学生工作,防止跨国移民高考的原因所在。而且他们可自由报考其他任何国家的大学,真想继续接受中国高考的折磨吗?就是张图,他本来的意图并不是要变身侨民高考,而是在无意间发现还有这么荒谬的空子——作为中国公民不能在北京报考,而变为外国公民却毫无阻碍。
 
只要有报名的身份限定,就难以落实平等的受教育权,对于我国公立大学的招生来说尤其如此。一个事实,我国内地的考生报考美国大学,对方并没有提出户籍要求,任何省市的中国内地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SAT考试,并用这一成绩去申请美国大学。换句话说,中国公民报考美国大学是纳入和美国公民一样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录取的。那么,为何我国大学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呢?当然,有人会说,美国大学在招收国际生时也不是完全放宽,而是有一定比例限制的,并不是完全“自由”,这就是在偷换概念了,也有些蛮不讲理。考生有平等的报考权是大学升学结果公平的重要方面,至于一所学校根据举办性质、办学目标,自主设置评价的指标、生源的比例结构,这属于学校自主权的范畴。通过行政规定的方式,规定某些人不得报考,这从根本上就取消了学生的报考资格,还有何公平可言?
 
大学不分户籍、国籍实行自由报考、申请,在我国并非不可能实现,关键在于我们愿不愿去推进这样的改革。比如,全国重点大学就可以实行面向全国的统一招生,考生可以参加一个统一测试,学校基于统一测试对学生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大学自主录取,这不就打破了地域限制吗?而考虑到地方(国别)的教育差异,高校在录取时,完全可以自主设置地方教育因素指标、家庭教育因素指标,进行适当的校正。这种考试、录取体系,真正把每个考生从身份限制中解放出来。
 
吊诡的是,我国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通常没有上述思路,而是制造不同身份者的对立。比如,解决异地高考,制造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员的对立;针对眼下出现的曲线异地高考,又制造移民(获得侨民身份者)和不能移民者的对立,结果是矛盾冲突加剧,有关部门趁势再强化身份限制,这实在是与推进公平背道而驰。这是必须摈弃的思路。从更深层分析,设置报考的身份限制,某种程度是体现行政的权力,对教育进行行政治理。所以,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制约行政权力,减少行政对教育的干预。
 
《中国科学报》 (2013-05-30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