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24
选择字号:
万亩植绿拯救“亚洲水塔”
 
西藏一半以上草场重度退化,十分之一草场明显沙化,已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1.7亿亩
 
本报讯(记者陆琦)“人工种植饲草不但能够加快青藏高原草地恢复,保护高原生态,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第4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藏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到“青藏高原万亩植绿计划”中来。
 
目前,被誉为“亚洲水塔”的西藏生态退化严重。研究数据显示,西藏草原总面积12.44亿亩,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草场重度退化,十分之一的草场明显沙化,西藏全区已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1.7亿亩。西藏现有沙化土地21.7万平方公里,年均增长3.96万公顷,每年土地沙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为8.6亿元。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草学会名誉理事长陈佐忠表示,草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等服务功能减弱,在强风和干旱的共同作用下,风蚀作用加剧,土地沙化加速,使原生植被群落优势种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影响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
 
2011年3月,国务院通过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提出了力争使高原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的目标。
 
同年6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贡嘎县扎庆村启动了“1000亩高原生态植草计划”。该项目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指导、中科院成都分院提供技术支持,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实施,开展对西藏草地退化的治理。
 
“人工草地的生物量是天然草地的5到10倍。也就是说,我们种一亩人工草地,就可以维护退化的草场大概10亩左右,有利于恢复退化草地。”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汪诗平表示,人工种草具有生长快、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缓解温室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环保作用。
 
经过两年的尝试,“1000亩高原生态植草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和重建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
 
不仅如此,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次仁姑桑说,种植优质饲草是西藏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生产的关键需求,它把畜牧业与草地有机地纳入农业系统,使农作物生产、牧草种植和家畜饲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大量优质牧草,养殖优良家畜动物,同时恢复土壤肥力,促使农业可持续高产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今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力士·绿哈达行动——青藏高原万亩植绿计划”。该计划将首先在西藏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建造分别为600亩和1000亩的两个区域,全部使用草原围栏进行封闭,以“灌木加牧草”模式建立总计1600亩人工草地。
 
栽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后续管理。李伟称,从千亩到万亩,草地的面积大了,关键是如何种好、养好、维护好,需要政府、科技单位、环保组织、企业共同努力。
 
《中国科学报》 (2013-04-2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