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10
选择字号:
发展旅游业须摆脱门票经济
 
■邱锐
 
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许多景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涨价潮。据媒体报道,四川峨眉山门票从150元上调到185元,扬州瘦西湖从3月1日起开始执行150元的旺季票价,青岛崂山则是从另外的渠道实行了门票“暗涨”,巨峰游览区旅游观光车从4月1日起小型车换为大巴,票价从15元提到40元……
 
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小长假期间,由于游客人数比平日多出数倍,因此,景区涨价似乎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如果横向比较其他国家景区的门票价格,我们就会发现,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早已处在“世界前列”。例如,有调查显示,比利时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的票价只占到该国普通人月工资的0.33%,法国为0.4%,意大利、日本小于1%。而美国则规定,该国所有国家公园的门票最高不能超过20美元。
 
那么,在人均GDP远远不及上述国家的情况下,我国的门票价格为何如此之高,又为何还会继续涨价呢?
 
这与我国景区的盈利过于依赖门票收入,或者说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有关。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景区的运营和维护属社会福利事业,因此当时门票价格相对较低。而景区转制之后,地方开始追求经济效益。由于提升门票价格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盈利方式,因此景区门票价格开始逐年攀升,以至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得不于2007年出台政策,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得低于三年,但这项政策却又引发了景区票价三年必涨现象。
 
虽然“门票经济”在旅游业发展初期能够缓解景区开发资金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旅游资源,但任由这种“门票经济”肆意发展将会严重危及旅游业的发展。因为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旅游产业除了“门票经济”的基础——“观光产品”之外,还产生出了娱乐、购物、餐饮、住宿等互补产品。并且,相对于“观光产品”,这些互补产品的弹性系数更大。也就是说,游客到景区的主要目的是观光,因此如果观光的费用较高,游客则会在餐饮、住宿等环节尽量减少消费。而这种扭曲的旅游产品结构既不利于景区的全面发展,也加重了景区的环境负担。
 
正因为此,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各景区亟须摆脱“门票经济”,建立综合的效益观,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放弃目前单一出售“观光产品”的盈利模式,逐步形成以旅游企业为基础,其他企业为补充的旅游产业集群,实现旅游产业的整体升值。这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中国科学报》 (2013-04-1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