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大诚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1
选择字号:
不愿做“科研苦力”与自私浮躁的社会心态
 
■冯大诚
 
最近,一个据说不愿意做 “科研苦力”的“声明”搅起了媒体上的风波。一个年轻人对于他要做的工作不大满意,发几句牢骚本是正常的事情,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牢骚大得实在不能自忍,真的退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的媒体上经常呼吁宽进严出,提高淘汰率,现在有一位想自己淘汰自己,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很好啊。
 
但是,谴责导师把学生作为“科研苦力”的声音在媒体上似乎还不小,导师似乎就成了剥削这些可怜的苦力孩子的十恶不赦的“周扒皮”。这是不是事实?我觉得基本上不是。有没有不好的导师?当然有,世界上哪个国家没有几个不好的导师?而中国的研究生导师,特别是我所了解的高等学校理科的研究生导师基本上,至少绝大多数真是像苦力一样努力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而绝不是剥削学生、与学生对立的可恶“周扒皮”。
 
现在媒体上的那些所谓“研究生不愿意做科研苦力”的喧嚣只是学校里和社会上一些人自私和浮躁的社会心态的反映。
 
首先,什么是科研苦力?有不做苦力的科研吗?很少。搞科学研究差不多就是做苦力。要想不做苦力,还能够出大成果,简直就是白日梦。做科学研究并不是很浪漫、只有上等人才可做的风流逸事,而就是很苦的事情,要从很琐碎的小事做起。即使是编个很小的计算程序,也要一句一句地编,编多了、算多了才能够把程序编得合理,少出错误。化学实验要一小时一小时地去做,在那里看实验,好像“农民工”似的,好像雇个临时工都能完成,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做下来,你才能够成为做实验的高手。只有一小时一小时地观察,你才能发觉每一点可能的异常,你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做科学研究是要有一点运气的,不过,越是勤快,试得越多,小几率事件被你撞到的机会才越多。手脚越勤快,小事情练习得越多,本身才能够越强大。不做小事,认为那些不算科学研究,是“干苦力的”,那就基本上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科学家。
 
其次,研究生要不要做些看上去与科研无关的工作?例如,复印一个材料、替导师报销一些费用,是不是做了这些就是浪费了你的精力?一个人不可能完完全全一点不做严格的研究以外的事情。导师和学生都一样。学生写论文错别字连篇、文句不通,什么人规定研究生导师还要教学生小学语文?改错别字也是导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师生之间的帮助、同学之间的帮助总是相互的,人活在社会上就是要相互帮助,不能斤斤计较。有些人不肯做一丁点小事,实验室不愿意打扫,桌子不肯擦,大家喝的水不肯烧。在实验室里,同学帮他是“应该”的,要他帮一下其他同学就像要剥他的皮,帮导师复印几份材料就怨声载道。这样的人到哪里都好不了,工作了人际关系搞不好,成了家也好不了,夫妻关系或婆媳关系或翁婿关系或其他关系总要出问题。原因是这种人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不懂得爱,或者说只爱自己,不爱别人,更不要说爱集体、爱大众、爱国家,而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多。这可能与他们从小受到的关爱太多有关。
 
有些人把帮导师做课题特别是“横向”课题看成是受导师剥削。这是完全的误解。做科研总是要参加一个课题的,也只有在参加课题的研究中,才能得到进步、增长自己的本领。这种课题不一定是国家基金课题,不一定是理论课题。其实,从企业而来的“横向”课题有时候看上去理论水平差一些,但往往更有用,学生从中同样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现在做“横向”课题的导师实在太少,企业不是傻瓜,它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当然,我们国家也是如此,国家也需要更多的“干货”。现在做理论的人太多,能拿出“干货”的人太少。学生也应该转转向。不能一心只以为自己是得诺贝尔奖的“品种”,不能做与企业相关的小修小补、小改小革的研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做些踏踏实实的事情开始,最为重要。
 
有人说:“热议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校研究生给导师‘打工’、‘当苦力’已成常态。学生们私下称导师为‘老板’,不仅因为他们决定着学生们每月的收入补贴,更因为他们掌握着学生前途命运的‘生杀大权’。”
 
对于说这些话的人,最客气的评价是糊涂。现在的高等学校教师是老板吗?他们哪里有资格做老板?简直是国际玩笑。学生在背后也就是随便说说罢了。而学生的生杀大权就在学生自己手里。事实是,现在的研究生稍微用功一点,做点事情,绝大多数都顺利毕业了,淘汰率太低。教师并没有生杀大权,学校怕,教师更怕。遇到精神脆弱的,没有“杀”他都有可能跳楼,真要“杀”出问题谁来担着?如果真的能够使用上“生杀大权”,淘汰个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不算多吧。
 
应当看到,现在在学校、在社会上,浮躁的心态很有些泛滥。很有些人,不想做艰苦的、细小的、看上去平凡的工作,就想着能够成大名成大家。不想经过艰苦努力、勤俭刻苦,就想着发大财。他们幻想自己也有大的成就,一旦发现这不能轻易成功,就抱怨。他们抱怨世界对他们不公平,抱怨“拼爹的时代”,抱怨自己的父母。
 
他们只看到成功人士的辉煌,看不到成功人士成功前的努力。富人就那么容易富起来?很多人羡慕温州人炒房、炒地皮、炒矿山,那么有钱,但是他们没有看到,30年前,温州人在北方的街上修鞋、做小买卖,北风呼呼,鼻涕滴答。他们老是什么富二代、官二代,抱怨不公平。其实,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富二代总是比一般人在经济上占优势,官二代总是比别人在政治上占优势。而如果富二代不再努力,就会败掉其父辈的家业。官二代也要有点本事才能继续做官。就连两千多年前的封建时代,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也必须做人质为国家立点儿功劳才行,不然,“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越是普通老百姓,就越是需要更加努力、更加不怕吃苦才行。那些研究生的导师,都是做了多年的“科研苦力”才能够多多少少有点成绩,才能够去做教授、做导师,不是拼爹就能够拼来的。
 
人不能去羡慕那些侥幸成功者,因为那是小几率事件。人不能老是想着小几率事件能不能落到自己的头上。例如,买彩票中大奖是个小几率事件,如果哪一位为了中大奖而耗尽家产去买彩票,那就几乎断定要倾家荡产。在人行道上站着,被车撞到是一个小几率事件,如果站在人行道上老是在想,这小几率什么时候会落到我的身上,那也非抑郁不可。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中国科学报》 (2013-04-01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