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20
选择字号:
中国需要更专业的投资人
 
■傅成
 
正像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提到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于对高科技企业的培育和鼓励。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基金大都具有相关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并通过向技术型企业提供长期的资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让创新性的想法演变成成功的企业。
 
与美国相似,中国也有非常多优秀的企业家和极具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但与美国不同的是,由于历史较短,中国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行业还有其自身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了资本和技术的有效对接。
 
中美差异
 
笔者曾在美国加州的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任首席执行官,而后在2008年来到中国并成立了中国首创,协助中小民营企业进行融资,从而参与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来。5年以来,笔者对中美股权投资行业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造成的影响深有体会。
 
事实上,造成中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从业人员的背景差异。相比中国,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有着更悠久的历史,私募基金的合伙人往往都曾经成功创立过自己的企业并实现退出。因此,在美国从事私募投资的人员往往都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并充分了解一家企业如何从一个创新性的想法逐渐成长为一个产生收入与利润的经济实体——这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创新性较强的科技型公司。
 
因为美国的投资者都有过成功创立公司的经验并拥有技术背景,因此他们往往有耐心、信心和实力协助公司成长。相比之下,中国的私募投资行业历史较短,行业的发展也比较粗放——大量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是随着过去几年股市的繁荣和上市窗口的开放而大量涌现的。
 
可以想见,在这种背景下,很难让所有的基金管理人都具有非常深厚的行业背景——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私募基金(包括全球性的私募投资公司的中国办公室)的管理人都是具有财务背景的MBA。这些基金管理人大都没有创立公司的经验,而拥有技术背景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导致中国私募基金很难拥有有效鉴别优秀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技术优势。这就造成资本不能高效地与技术对接,因此使得很多技术型公司的成长受限。
 
中国私募投资从业人员技术背景的普遍缺乏造成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投资的短期性与波动性。
 
美国私募投资的波动性很弱。事实上,在成熟的市场中,私募基金往往都更偏向于战略性投资——私募基金会为所投公司提供一系列包括技术开发、渠道拓展、人才招募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出于投资的长期性,成熟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几乎不受股市波动的影响。由于具备相关背景与知识,成熟市场中的私募基金也更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优秀的公司,协助其成长并最终顺利实现退出。
 
相比之下,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与知识,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往往只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这意味着投资人更关注投资在短期内的增值与退出。这造成的后果就是:随着股市的波动和上市窗口的开关,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呈现出了很强的周期性。
 
困局何解
 
事实上,随着最近低迷的股市与上市窗口的关闭,除政府引导基金外,持有超过1000亿美金的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几乎没有发生投资事件,这与2012年以前的投融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PE退出最顺利的2011年,中国全年有大概1200个已投项目退出。而2012年情况则急转直下——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项目退出数量至少要比前一年下降75%,而发生在2012年的投资与退出几乎都集中在上半年。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越来越多在海外学习工作过的年轻人选择回国,新鲜血液给中国的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创造力,而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往往需要资本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因此,中国私募行业投资活动的减弱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
 
事实上,因为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内生性创新——是持续的,并几乎不受资本市场影响,因此,要想让民营企业(尤其是技术导向型公司)持续发展与创新,类似美国的稳定的私募投融资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从私募基金的角度来讲,普通合伙人(GP)投资的是有限合伙人(LP)的钱。LP阵营往往包括保险公司、大学捐赠基金、富有的个人或家族、民营公司以及社保基金。目前的情况是,由于投资周期短、项目退出难,GP没法向LP提供一个满意的投资回报,这反过来使GP募资的难度显著增加。这就又回到了上文中提到的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中国的私募投资机构往往都是财务投资人,这导致其投资期限短,继而使得其项目退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股市周期的影响。
 
可见,要让中国的私募行业向美国模式发展,除去市场因素的成熟,如退出方式的增加,私募基金管理人专业背景与经验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市场的成熟和投资人员背景的积累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中国的专业投资人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国外的同行。通过信息沟通和经验积累,相信我们的基金管理者一定能更加有效地识别优秀的技术和企业;相应地,中国股权投资的整体效率也会因此而大幅提升。
 
(作者系中国首创创始人兼董事长)
 
《中国科学报》 (2013-03-20 第3版 技术经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