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13
选择字号:
热点热议:控物价
控物价与增收入应双管齐下
 
采访者:本报记者陈晨
 
受访者:政协委员刘树成 贾康 迟福林;人大代表蔡洪滨
 
家住回龙观的张大妈现在出门买菜都要先看看小区门口停的各家超市免费班车上张贴的特价商品广告来决定当天买菜的地点。“菜价涨得厉害啊!往年几十元钱,就能做一桌子菜,现如今买菜至少得花100元,这可真让人吃不消啊!”
 
国家统计局3月9日公布的数据印证了张大妈的感受。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0%,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3.1%。统计显示,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0%。
 
事实上,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我国CPI涨幅从2011年的5.4%回落到2.6%,大大低于年初确定的涨幅4%以内的目标,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了重要成果,也没有出现2011年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情况。政府工作报告还将2013年控制CPI涨幅的目标设定为3.5%。
 
对此,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今年中央政府确定的居民消费物价涨幅调控目标是现实可行的,但对来自国内外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必须积极应对。
 
“去年我国物价总水平的调控目标是4%,今年调低到3.5%,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稳定物价工作的高度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当前背景下,3.5%的调控目标比较现实可行。同去年2.6%的实际涨幅相比,这个目标已经留出了一定空间。今年的目标之所以比去年实际涨幅有所提高,主要是为不可控因素留出了一定空间。”
 
这些不可控因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体现。报告指出,今年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以及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约占1个百分点。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则认为,物价指标需要跟经济发展指标相适应,从宏观经济来看,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关系紧密,如果经济增长活跃,物价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契合7.5%的GDP增长目标,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相符合。
 
“输入性通货膨胀是当前要谨防的重要因素。”蔡洪滨强调指出,“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加剧变化,原材料、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势必影响我国物价,这些国际传导因素目前还无法预见。”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表示,目前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因为物价总在波动,原来在月度的1.8%左右,现在是2%多一点,大的趋势还在慢慢往上走,但是调得好的话不会迅速上升。贾康认为,要治理通胀需要政策组合,货币政策要稳健,财政政策要积极加码,主要体现在结构的优化。
 
除了代表委员,网民们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物价问题也是关注有加。有网民就表示,期待在调控物价时,能够出台长效措施,进一步完善联动价格机制,使物价稳定在正常轨道。物价上涨由多方面原因造成,还需要从改革税费、减少流通环节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切实改善目前物价高位徘徊的状况。
 
对于如何防止物价上涨影响普通百姓生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控物价”与“增收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要避免中低收入群体陷入“收入跑不赢CPI”的尴尬。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减轻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
 
刘树成也表示,十八大提出的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指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的实际收入翻番。但居民收入的增长有可能从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两方面使物价过快攀升,而物价上涨因素难以完全扣除,这就会使居民的收入增长打折扣。“我们要控制好物价上涨,实现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中国科学报》 (2013-03-13 第2版 两会特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